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县域工业竞争力地图》,并揭晓了年“中国工业百强县”“中国创新百强县”“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
《中国县域工业竞争力地图》
从贡献看,年,百强县(市)GDP合计达到9.4万亿元,对全国经济贡献总体超过10%,是我国县域工业经济的稳定器。
从质量看,百强县研发投入水平和强度持续提升,创新成果转化进程不断加快,创新载体、主体日益丰富。
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的有晋江、南安、惠安、石狮、安溪。
上榜“中国创新百强县(市)”的有晋江、南安、惠安。
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的有泉港。
这些县市区为何能上榜百强?
区域工业产业有何特色
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具体榜单戳阅读原文查看哦)
Jin晋Jiang江Shi市晋江市传统和新兴产业“两手抓”,全力打造工业强县。
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实现逆势增长。实施传统优势产业全链条全流程升级行动,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协同带动作用、补齐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推动智能化改造等措施,全力稳固实体经济根基。年,晋江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增长9.2%,体育制造业规上产值首破亿元大关。今年1-9月份,晋江五大传统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完成.58亿元,同比增长6.5%。特别是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晋江纺织服装、卫生用品产业链齐全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仅一个月左右时间,口罩、防护服每日产能从零起步,迅速提升至万片、20万套以上,相当于“造出一个新产业”,为全国应急防控物资供应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手抓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和全球产业发展变革大趋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强化龙头项目带动作用,推进全产业链招商,吸引上下游企业落地,实现全链条发展。特别是抢抓国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性机遇,把集成电路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引擎。年,晋江五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2.8%,集成电路产业园签约落地产业链项目14个。今年1-10月,晋江市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实现规上产值.47亿元,同比增长2.5%,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0.7%。
Nan南An安Shi市近年来,南安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石材陶瓷、水暖厨卫、机械装备、鞋服轻纺、光电信息等五大支柱产业,全市1万多家工业企业,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54.9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亿元,同比增长8.0%,排在全国工业百强县第15位,为南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持续走在全国县域发展前列提供了强大支撑,也打造出“石博天下、水暖万家,芯动全球、智领未来”的响亮城市品牌。
“石博天下”,南安现有石材企业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是全球最大的石材生产交易中心,石材产量占全国的60%和石材产品市场份额的70%,石材贸易遍及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出口石材量分别占全国的60%和55%。“水暖万家”,南安现有水暖厨卫企业多家,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水暖厨卫产业基地,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并先后获批五金制品(水暖厨卫)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水暖卫浴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水暖厨卫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芯动全球”,南安全力建设“泉州芯谷”南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已获批省级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引进总投资亿元的三安高端半导体项目,建设氮化镓、砷化镓系列项目,并围绕半导体产业引进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上下游项目,未来将成为南安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智领未来”,南安现有机械装备企业近家,先后获得福建省装备制造业(南安)重点基地、福建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省级机械装备产业人才聚集基地等称号,为南安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支撑。目前,南安现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6个,位居泉州市各县(市、区)前列。
Hui惠An安Xian县惠安是福建省乡镇企业兴起和工业集中区建设较早的地区之一,现有泉惠石化工业区、惠东工业园区、城南工业园区等3个省级开发区,功能完善、集聚效应显著,全县拥有各类市场主体6万多家,规上工业企业家,县域经济位居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27位。
惠安按照“高新板块建链、传统板块强链、重化板块补链”思路,培育形成以中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的现代重化产业集群,以文创园为“点”、省道为“线”、崇武山霞核心区为“面”的国际石雕产业基地,以达利、惠泉、好邻居为龙头的食品饮料集群,以溪东工业区为载体的校服箱包集群,以闽南特级建筑企业为龙头的建筑装饰集群。其中,重化产业扶强壮大,先后引进石大胜华、中仑塑业等知名企业入驻,落地邦丽达新材料、林德空分、信和新材料等26个总投资亿元的石化中下游产业及配套项目,实现央企、民企和外企耦合发展。建筑产业年完成施工产值亿元,位居全省8个“建筑之乡”之首,回乡缴纳所得税4亿元,先后获评“福建省优秀建筑之乡”和“中国建筑之乡”。食品饮料产业现有规模企业18家,包括达利、惠泉、回头客、好邻居等一批国内食品饮料行业标志性龙头企业,年行业产值达亿元,“崇武鱼卷”经国家工商总局获准地理标志商标注册。鞋服箱包产业现有匹克、达派等规模企业80家,年实现年产值亿元,荣获“中国校园服饰装备产业基地”。纸制品产业现有南王包袋、美可纸业、百润、雀氏等12家规模企业,年实现产值29.5亿元。高新产业依托城南、惠东园区载体,引进华尔嘉人形机器人模特产业园、慧芯激光芯片、裕忠ES差别化纤维、恒煦Micro-OLED等项目,架起新兴领域四梁八柱。
Shi石Shi狮Shi市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石狮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疫情防控向好形势持续巩固,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持续回暖。特别是主导产业纺织服装产业,通过采取动员转产疫情应急物资、迅速搭建直播平台举办7季直播节系列活动、出台针对性引导*策(印染和五金辅料)、加快童装向校服方向延伸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已逐步走出低迷,成功实现正增长,为工业经济大盘稳步回升奠定坚实基础。1-10月,纺织服装规上产值完成.8亿元、增长6.3%,其中:纺织业实现产值.6亿元、增长7.3%,服装服饰业产值.5亿元、增速6.5%。
泉州鹏泰服饰有限公司。该公司今年的订单有近90%为外贸订单。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公司海外订单相继被取消,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鹏泰公司迅速反应,对公司内部进行相应调整,稳住了生产基本盘。同时,鹏泰公司结合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提前做好市场预判和布局,公司不但不减员还新增了两条智能生产线,生产效率在以往的基础上提高将近30%。
An安Xi溪Xian县安溪曾是全省最大的国定贫困县,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实现由贫困摘帽到基本小康,再到全国百强三大历史性飞跃,成功跻身全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县第60位、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第21位,绿色发展百强县第54位,年中国工业百强县第83位。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茶业(亿元)、家居工艺(亿元)、建材冶炼(亿元)、电源电器(72亿元)、纺织服装(53亿元)等五大传统产业,与光电(89亿元)、高端装备制造(55亿元)、新材料新技术(23亿元)、信息技术(15亿元)、生物医药科技(6.2亿元)等五大新兴工业产业竞相发展的“5+5”现代产业体系。
安溪最典型的传统工业产业有两个:家居藤铁工艺业、建材冶炼产业。安溪县积极通过*策引导、行业创新、企业技改等手段,利用*策和市场倒逼机制,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让老树发新芽、开新花、结新果。家居藤铁工艺业。以打造“五个一”工程为重点(家居工艺城、家居工艺文化博览会、家居工艺文化博物馆、家居工艺文化产业园、藤云工艺园产业基地),全力推动产业加速集聚、研发加速转化、市场加速拓展、企业加速升级,构筑全体系结构优化、技艺传承、集聚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工艺品畅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同类产业交易额的40%,成功获评“世界藤铁工艺之都”,代表企业有聚丰工艺、英发工艺、富华工艺、新唐信家俱、恒发工艺等,年行业总产值达亿元。建材冶炼产业。以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两化融合、企业重组为重点,立足市场,走节能、环保、低碳的创新型发展道路,实现由注重规模扩张发展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转变。年,策划生成闽光钢铁一揽子技改项目投资60亿元,实施产能置换和设备升级,进一步提高企业制造装备大型化、节能化、环保化标准,技改完成后生产工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推动三元集发水泥与海螺集团并购入股合作,项目落地后将嫁接国内最先进水泥生产和管理技术,极大提高企业绿色环保水平,年行业总产值达亿元。
Quan泉Gang港Qu区目前,泉港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4家,产业涉及石油化工、粮油食品、新型材料等领域,基本建成石油化工“千亿”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新材料和粮油食品两个“百亿”产业框架。年1-10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亿元,增长2.7%;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72亿元,同比增长3.5%。
一是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千亿”产业集群。践行“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理念,依托龙头企业联合石化万吨/年炼油能力和万吨/年乙烯产能,结合周边市场需求,形成聚乙烯、EO/EG、乙(烷)氧基化物、表面活性剂等项目的乙烯产业链条;聚丙烯、环氧丙烷等项目的丙烯产业链条;碳四烷基化等项目的碳四产业链条;环己酮、PTA等项目的芳烃产业链条,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的专业化工园区。年石化企业实现产值亿元,税收82亿元。
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发展百亿食品饮料产业。依托福海粮油、益海嘉里等省级龙头企业,聚集发展大豆深加工、小麦制粉加工,扩建燕麦精加工、怡宝纯净水生产线等产业链条,年食品饮料产业实现产值.76亿元。同时,规划建设亩泉港区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园区,按照“三轴、一心、八组团”功能组织结构,将规划布局分为玉米精深加工区、生物发酵加工区等十二大功能区,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产学研用精准对接力促“新材料”成果转化。整合提升“两院四中心”等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加速高新产业园区创业园、孵化基地、石化科技众创园等孵化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对应特色产业需求精准转移转化,引进嘉峰新材料、新耀新材料、中森卫材、开普勒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等一批新项目,形成产业集聚。
(来源:福建日报、晋江市府办、南安市府办、惠安县府办、石狮市府办、安溪县府办、泉港区府办)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具体榜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