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弟子规随想5czgrqef [复制链接]

1#
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

读《弟子规》随想


人到中年,偶尔在侄子的书店看到有一本幼儿的启蒙读本,翻阅过后思绪颇多…….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查阅资料得知,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表述,即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等方面内容。虽说《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等等,却是每一个成年人应该做到但也难以完全做到的道德规范,况且除了这些事是学习做人的根本,非做不可外,还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更是非常人能唾手可得。纵观当今社会,二极分化。有的人心浮燥、物欲横流,象有的领导干部凭借掌握的权力,为所欲为,欺上瞒下,自己生活糜烂不堪而对老母独自在家不问不闻。而那些道德楷模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给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了引领示范作用。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靠的是源远流长的精神*魄和千年智慧,从而架构起了人们处世的思维,培养了人们的道德品质。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一个人活在世上,就要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就该为社会奉献出他的一份光、一份热,为他人做出自身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索取。最近参加市局组织的研修班,有位学者对我们说过一句话:到时候上帝只会问你一生付出了多少,而不会问你曾经拥有多少。对啊,如果拥有一颗赤诚的心,一颗时时为他人、为社会着想的心,那这个世界一定会因为有你而更精彩。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国家现在提倡人们明荣知耻、弘扬正气、倡导文明、追求和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的,社会经济发展了,更要有精神文明支撑,否则,社会就要堕落,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就要丢弃。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提示我们,只有当人们用高尚的情操奉献社会,社会才能健康发展。诚然,有人会说《弟子规》过时了,是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的,象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要求我们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有的人理解为不讲究科学,有病送医院就是了,没有理解其真实的意思表达,他要求的只是要证明是否太凉或太热。对不分白天或夜晚都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则强调现代社会空间变得很小、流动很大,不可能在父母身边。在父母病重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时,总是强调工作忙抽不开身,或者推三拉四叫兄弟姐妹去照顾。要知道有子女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不是有一首歌《常回家看看》吗,唱出了老年人的期盼,也唱出了做子女应该做些什么。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除非是为国尽忠和尽孝相冲突,但现实往往不是这样。我佩服孔子有如此先进的理念来指导人们的思想,更佩服秀才李毓秀能用这么言简意赅的《弟子规》教诲人们,但愿我们都能来学习、重温《弟子规》。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