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黄豆
黄豆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有青豆,干黄豆。黄豆有早、中、晚的成长期。干黄豆是青豆成熟后采摘,晒干可以储存很长时间。它被人类所物尽其用,发明了很多种吃法。有豆腐、豆浆、豆皮、豆渣、豆油、酱油、豆豉等等。今天来认识一下它每种产物所不同的功用。
清炒嫩黄豆
黄大豆《食鉴本草》:性平、味甘、归脾胃、大肠经。
功用:宽中导滞,健脾利水、解毒消肿。脾气虚弱:黄大豆30g,灿米60g,酱大豆先泡一夜,在于大米一同煮粥灿。《食疗粥谱》
黄豆芽
黄豆芽《名医别录》:性平,味咸,归心肝经。功用:补血止血,养心镇惊,息风下气。
豆腐《本草图经》:性凉、味甘、归脾胃,大肠经。
功用:泻火解毒、生津润燥、和中益气。
豆浆
豆浆《秘方集验》:性平,味甘,归肺,大肠经。功用:补虚润燥,清肺化痰,虚劳咳嗽,痰火,哮喘,便秘,淋浊。
《纲木拾遗》豆浆之梗米同煮粥,表面有粥油为度,加砂糖或细盐食用。适用于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一切体弱的人。
豆腐皮
豆腐皮《中药大辞典》别名豆腐衣。来源于豆腐浆煮沸后,浆面所凝结成的薄膜。性平,味甘淡。归肺、脾胃经。
清朝豆渣
豆渣《中药大辞典》:别名雪花菜制豆腐时滤去浆汁后,所剩下的渣渣。
《本草纲目拾遗》性平,味微苦,甘。归经心,大肠。
功用:解毒凉血、主要是肠风便血、无名肿毒、疮疡湿烂、痈疮不愈,把豆渣炒黄了食用。
大豆油
大豆油《中药大辞典辞》是黄大豆干果种子所榨取的脂肪油。性热、味辛、甘、微毒。
功用:驱虫、润肠、治肠道梗阻、大便秘结不通。
酱油《名医别录》别名豉油、酱汁、豆酱汁。性寒,味咸,归脾胃、肾经。
功用:清热解毒、除烦。小儿无头发,把鲫鱼烘干研细粉,用酱油调和敷在头上,内服适量。《备急千金药方》
豆豉《名医别录》:别名淡豆豉、香豉。黄大豆成熟种子发酵加工品。性凉、味苦辛,归肺,胃经。
功用:解表除烦、宣发预热、感冒、寒热头痛、热燥烦闷、虚烦不眠。
李时珍说:大豆生吃温,炒热微毒。多吃会气滞生痰嗽,使人面色发黄,身体沉重,长疥疮。
禁忌:脾胃消化不良,胆功能不全、肝病、肾病、痛风、慢性消化道、低碘的人不能吃。小孩子平时要少量喝豆浆,成年后容易发生甲状腺和生殖系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