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郑伟基
北沟镇东临登州古城、北依渤海,在这块古韵十足的土地上,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春暖花开时节,笔者在蓬莱地名办一位朋友的带领下,一路从南王绪村到北林院村,再到栾家口村,开启了一次饶有趣味的寻古之旅。
南王绪古遗址
南王绪村位于蓬莱城西30华里处,距北沟镇驻地不足2华里。村落依山而建,地理位置优越,有诗曰:“东靠迎山钟灵福地,西望渤海别有洞天。”村东北尚存有石砌围墙,高约7米,宽约1米,老人们说这是清末防御流寇时所建,早年东南西北各建有大门和便门。
关于村庄的来历,传说是唐李世民东征时,属下两皇子分别在南北王绪的现址建有“南王墅”和“北王墅”两处临墅。明嘉靖年间,徐姓人家从山西“小云南”迁来定居,因位于南王墅周围,故名南王墅,蓬莱方言中“墅”与“绪”同音,后村民取谐音字“绪”代之。
南王绪遗址位于村南高台上,专家考证为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从器物形制变化可知该遗址延续时间较长,对研究打制石器和制陶工艺,以及古代人类的生活水平、习性,有着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遗址东、北、西三面均为断崖,北侧断崖发现原始居住面,炕坑、柱洞、墓葬、石棺、灰坑及人骨,皆清晰可见。
据年版《蓬莱县志》记载:这处新石器遗址“面积平方米,邱家庄类型,文化层厚0.3-3米,陶器以夹沙、夹滑石红陶为主,其次为夹省灰褐陶,纹饰多见附加堆纹、刻划纹。采集有鼎沿、鼎足、缸口沿、蘑菇状把手、彩陶片等;石器有石斧、磨棒、磨盘;骨器有骨锥、骨针等。暴露遗址有房迹、合葬墓、灰坑、红烧土块堆积,遗址部分被破坏”。
年12月,南王绪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南王绪村东南的窑沟西坡,还有南北长米、东西宽85米的一片古墓葬群。在墓群的西断崖上,有两座土坑竖穴墓,内有泥质灰陶残器物口沿和器底等。后在道路施工中,又在路边发掘出两座“蛎皮墓葬”,称积贝墓。据说,古人把大量牡蛎壳堆放在墓葬中,具有一定的防盗功能。
北林院古寺庙
北林院村坐落在迎口山北麓,西与南王绪接壤,因地处古时有名的寺庙北林院旁而得名。村北有远近闻名的“星落石”,站在星落石上举目北眺,长山列岛隐约可见,栾家口港尽收眼底。祖辈流传,北林院是“先有(寺)院,后有村”的。
传说北林院村最早是车姓人家落户成村,称“车家疃”。不知道多少年前,空中火光四射,从天上落下无数巨型陨石,不幸砸中车家疃,形成一座突兀独存的石山,当地民间称为“星落石”。
宋末元初,有僧人选中此地,依山造势,建造了一座寺院,并在寺院四周广植柏树,形成好大一片柏树林,人们便将寺院称为“柏林院”。据寺院中的古匾记载:柏林院后来毁于战火,明永乐年间重建后,雄伟壮观,气势恢宏,占地百亩。前有威严的山门,门内有门神金刚肃立,两侧建有钟楼和鼓楼,院内有戏台,逢年过节,好戏连台,为香客信徒助兴。院中正殿供奉佛祖释迦牟尼,铂金镀身。后殿为千佛殿,弥勒佛和十八罗汉排列有序。
当地老人说,寺院曾有庙地一百余亩,雇工十几人,饲养多头骡马用于农耕,收获供养十几位僧人。僧人修行有素,经常深入民间,为当地百姓做善事,深得乡民好评。蓬莱城里的名门贵族及富绅大户,家有白事必请僧人诵经做道场。
因蓬莱方言中“柏”与“北”同音,故“柏林院”后改为“北林院”。寺院旁因“柏林院”而得名的柏林院村,也改称北林院村,延续至今。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北林院寺庙被毁,现仅存三件实物:一是千佛莲台,如缸状,故当地俗称“千佛缸”,现存于蓬莱登州博物馆内,为镇馆之宝。二是弥勒佛全身坐像,存于蓬莱阁宾日楼内。三是现存于北林院村的寺院石碑底座。
栾家口古海港
栾家口村坐落在蓬莱城西20余华里的渤海湾畔,栾姓始祖栾田,于明代中叶从山西小云南迁移而来,落户于海口,故称栾家口。后来栾姓外迁,其他众多姓氏迁入,栾家口竟无栾姓人家。
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栾家口港就和登州水城古港一起,共同向辽东半岛传播龙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它是各国的出海口之一。在汉唐时期,是海上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口岸之一。栾家口港至清代中叶形成规模,为水旱码头。东北三省的大豆、豆饼、木材以及天津、江浙及半个山东的物资,都在栾家口码头集散。“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是当年古港繁荣景象的生动描述。
明洪武年间,栾家口修建了抗倭百户所城寨。至今在村北临海处,尚存古城寨遗迹——一段长30米、高7米的古城墙。城墙内的古灯塔,历经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矗立在海口之畔。峰山顶上,存有烽火台遗迹。年版《蓬莱县志》载:“峰山岭烟墩,位于栾家口村南千米的峰山顶端,呈圆状,内填黄土,外为砌石墙体,残高5米,底座周长60米。烟墩破坏严重。”
村中有一眼古井,原来位于百户所古寨城内,为军民共同饮用。村民俗称“营子里老井”,至今井台保存完整。
当年栾家口有大小商号余家,许多全国闻名的大商号在此都有分支机构,如永顺泰、万顺庆、义和城、双玉和、合源兴、义昌隆、乾坤泰等。现在的栾家口边防派出所,便是原来福成玉商号的旧址。民间曾流传顺口溜:“头顶没有一片瓦,脚下亦无半分地;一家老少几口人,照样吃香喝辣的。”意思是栾家口港繁荣兴旺,就业机会多,钱也好挣。
自古以来,栾家口港就是山东人从海路闯关东的重要集结地和始发地。年日本投降后,八路军奉命从胶东渡海挺进东北,6万大军正是在栾家口、黄河营、龙口三地集结出发,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海上战略大转移的奇迹。年华东野战军解放长山列岛时,栾家口又是渡海港口之一。
原文发表于年2月26日《烟台晚报
烟台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