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内大豆期价一直往下跌尽头在哪里市场或 [复制链接]

1#

若要说清楚国内大豆期货价格形成机制,或许真的有点难。通常的大豆期货指的都是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豆一期货合约,它的标的物是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可是这一块并不占据大豆的主要消费环节,就拿去年的数据做个说明,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产量不过万吨左右,而进口大豆的数量则高达万吨,并且国内大豆大多用于食用,就是说它与美国芝加哥大豆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要从境外大豆关联度来看,豆二和豆粕期货合约紧密性更高。但是,最近国内大豆市场的跌势,不仅仅是豆粕的暴跌,就连豆一期货价格也屡创新低。

在经历11月2日的暴跌之后,大连商品交易所豆一主力合约的价格已经来到元/吨,折合到现货市场收购价也就是一块七毛钱一斤,若以现货价格而论,这个价格也要追溯到十年之前;就算以期货而论,这也是从年三月份以来的最低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要知道前面已经说过了,国内大豆和外盘相关性并不高,而且在9、10月份豆粕疯涨之时,豆一期货价格并没有跟着一起凑热闹而上涨。豆一合约近几个月以来最高点的元/吨,也远远低于今年4月份的元/吨。

有心人或许可以从上面得出一个结论:豆一与豆粕的关系貌似跟跌而不跟涨。事实上,在豆类期货品种当中,豆粕与外盘关联度最为紧密(原先豆二几乎没有成交量),因为国内饲料用豆粕主要来源于进口大豆的压榨,所以贸易摩擦的紧张与缓和,对于国内豆粕价格的影响比较大。国际贸易和供应形势虽然也能对国内大豆价格影响,但通常是心理预期大于实际意义,因为即使到现在产区的收购价依然保持在一块九左右,豆一合约的下跌或许只是没有基本面支撑的恐慌性抛售。

只要是实际存在的商品,价格下跌理应有个尽头,但对于期货交易来说,或许也不能用所谓的基本面支撑来期待商品价格的止跌。若以年度K线来计算,上一次大豆价格沦落到这个期间还是在年,以季度为周期也仍然如此。无论从产量和消费还是从现货价格来看,国内大豆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多少变化,没有基本面支撑的价格下跌或许是非理性的,超跌过后或许也是一种机会。

其实,自11月2日的大跌之后,国内黄大豆1号合约的期货价格并没有下跌,而是连续6个交易日处于横盘状态,每日没有多少涨跌,10月9日收盘价的元/吨也显示出豆一合约无欲无求的价格运行气质。而这个阶段的豆二(进口大豆)合约价格却跌破了前期低点,豆粕和菜粕都在进行着大幅度的价格震荡。作为国内期货界的老品种,并且以国产大豆为交易标的,豆一合约6个交易日或许也代表着其跌无可跌的尴尬境地,后期或许也应该涨一涨。

在当前期现货严重倒挂之时,不排除在资金推动下豆粕等期货价格有继续下探可能,但如果将这个可能加之豆一之上,则过于勉强。在不远的时刻,或许国内大豆期货价格将会有一定的反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