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时期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发展新情况及大豆产 [复制链接]

1#

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降6.8%,但仍位列世界前五大经济体增速之首。新时期中国也面临着新挑战:经济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非洲猪瘟的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中美贸易摩擦反复升级、汇率波动频繁等,为中国经济发展、大豆产业发展提出了更多新的课题。本文在对新时期中国大豆压榨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格局、新变化、新挑战进行剖析之后,提出了中国大豆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路径。

新时期;大豆压榨;产业发展

一、新时期中国大豆压榨产业的新格局

近几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加工量、消费量一直处于快速增长态势,但从年中美 爆发及非洲猪瘟发生以来,我国大豆压榨企业发展呈现新格局。

(一)大豆消费由快速增长向低速增长转变

由于非洲猪瘟抑制需求,中美 抑制供给,我国大豆消费增速快速放缓,在增速曲线上形成一个下行拐点时期。未来随着我国消费进一步升级及经济和人口增长减速,中国大豆的进口和消费曲线将在增速逐渐恢复后,慢慢呈现增速放缓走势(如图1所示)。

图~年中国大豆消费量(数据来源:九三集团)

(二)饲料消费和豆粕需求开启十年来首降模式

1.工业饲料(尤其是猪饲料)需求明显下降。中国工业饲料产量早已现拐点,自~年工业饲料伴随生猪存栏的下滑而明显下降,猪饲料产量同比降幅较大,年工业饲料产量在2.28亿吨,增幅明显放缓,其中猪饲料已经呈现减幅。年因非洲猪瘟的暴发,对猪饲料的影响较大,饲料工业协会样本数据显示饲料总量同比下降3.7%,其中猪饲料减幅超过26.6%。

2.豆粕需求十年首降。中国豆粕需求因配方替代、体重等原因降幅比饲料来的晚一些,从~年开始滞涨,到年受猪瘟影响,开启了近十年来第一次同比下降,降幅高达6.3%,分季度来看,仅第二季度禽饲料提振同比持平,随后又因两广和两湖沿江的疫情暴发而再度严重下滑。

3.生猪产能恢复仍需时日。非洲猪瘟在我国自北部——南部——沿江——西南部影响一圈,养殖密度降下来后,才得以控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生猪存栏量下降27.5%,导致我国目前生猪缺口较大,猪价飞涨,养殖利润一头高达元以上,但受限于母猪猪源。目前北方生猪补栏积极性较大,主要以“三元回交”猪为主,但增幅较为有限,南方大型养殖场刚开始补栏,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谨慎或转禽养殖,整体补栏相对较弱。母猪的补栏情况最快也要年年底才能看到生猪产能的恢复,但恢复速度仍然偏慢,豆粕需求恢复仍需时日。

4.植物油消费放缓增幅处于偏低水平。国内植物油消费呈放缓趋势,增幅收窄,消费结构上菜籽油消费能力减弱,葵花籽油、玉米油、花生油及其他小品种油数量增长,大豆油增幅减缓(如图2所示)。

图~年中国植物油年度消费增幅

(三)大豆进口数量减少,产地结构调整

1.进口数量减幅较大。~年我国大豆总进口量为万吨(海关数据为万吨),同比上年减幅10%以上,其中有万吨美豆进入储备库,正常的商业用量减幅更大;从产地分配上来看,正常年份从美国进口在~万吨,5年平均在万吨左右,因为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美豆进口量大幅降至不足万吨(其中9.5成以上由中粮和中储粮购买),减了2/3(如图3所示),同时增加了南美大豆共计万吨,加拿大大豆万吨,俄罗斯进口量基本持平。

图~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增速数据来源:九三集团

2.新年度大豆采购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年基本达到了中美最早协定的万吨大豆的额度,后续是否继续购买、购买主体、采购节奏有待*策指引。

(四)大豆压榨产能继续增加,过剩问题更加凸显

1.产能过剩加剧竞争更加惨烈。年之后随着蛋白增长率的放缓,大豆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年产能近1亿吨,而实际开工率不足6成,加之年美豆丰产,国内豆粕和豆油价格都下了一个台阶,油厂间的竞争加剧,经济效益下降,产能的增长率也降了一半,但国有大型集团扩张势头不断增强,年之后,大豆压榨利润摊薄,产能增速虽明显下滑,但仍以2%的增幅在增长。截至目前,全国进口大豆压榨年产能在1.25亿吨(天计算),而开机率仅64%,远观美国产能利用率高达90%以上,中国1/3的大豆压榨产能都被闲置。预计~年投产的大豆压榨产能还将增加万吨,以益海为主,而中国未来1~2年的需求并不乐观,面对继续增长的产能,竞争只会更加惨烈。

2.大豆实际压榨量整体呈现减幅态势。按集团来看进口大豆的压榨量:减幅较大的为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泸州中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和河南阳光油脂集团,益海减幅主要集中在年的一二季度,因 益海买船量明显收缩导致大豆压榨量下滑明显,后两者主要是资金问题。

(五)大豆压榨利润率波动明显缩窄

从年 以来,不确定性加大,油厂和下游企业都不敢贸然提前建立头寸,买船和基差订货都尤为谨慎,这就导致大豆压榨利润波幅更加收窄。目前受中美谈判的影响,美豆贴水受购买预期较强,而国内相对较弱,榨利更差,南美贴水因接近尾声也比较坚挺,油厂无法购买大豆。

(六)进口大豆情况预估

1.豆粕需求下降,大豆进口量低速增长。如前所述,目前生猪存栏基本见底,恢复较慢,幅度较小,最快也要在年三季度之后,因而对于年的豆粕需求增速暂时放在-1%~0%的水平,这样进口大豆需求在万吨左右,其中将有万吨美豆进入储备库。

2.美国单产仍有下调空间。年9月单产样本少,正常为25%样本数水平,加上10月中旬霜冻带来的单产和收割问题,市场多数认为单产仍有下调空间,不同单产对应的库存水平测算如图4所示。

图4不同单产对应的库存水平测算(数据来源:USDA)

3.世界大豆将进入去库存阶段。年世界大豆库存万吨,年比下降近万吨,其中,美国库存同比下降万吨。

4.供需拐点大概率形成。当前豆粕需求相对弱,东南亚和中国豆粕需求增速放缓,因此大豆供需格局仍有富余,但较前期明显偏紧,且仍然存在结构严重失衡问题。

二、新时期中国大豆压榨产业呈现的新变化

(一)大豆压榨产业发展受国际*治因素影响加大

近年来,因进口大豆价格低、出油率及蛋白较高等原因,形成了中国大豆压榨产业高度依赖原料进口的现状,国外大豆主产国大都采取国家支持*策,主产国的相关出口*策均对中国大豆压榨产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变化使得国际*治因素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影响力呈逐步加大的趋势。中美贸易摩擦的爆发,再次印证了国际*治因素对中国大豆产业的影响,特朗普关于中美谈判的一个表态、一个推特会在CBOT盘面上瞬间掀起壮阔、汹涌、诡异的波澜,给中国大豆产业带来一次次震荡。

(二)大豆供需平衡表失灵经常发生

由于中美贸易谈判的不确定和对市场的干预,导致盘面的短期波动加大,和市场供求关系反应的格局不一致。

年年底至年一季度,平衡表显示美国创纪录的库存,加上南美丰产逐渐确认,无论是全球平衡表还是美国平衡表供需都到了很宽松的阶段,但价格长期在每蒲式耳9~9.4美元区间震荡。因市场维持 中增加购买的预期,对*治协议的预期改变了对平衡表变化的预期,直至中美谈判形势恶化,价格才逐渐回归基本面,每蒲式耳跌至8.15美元。*策预期导致市场已经不是正常化的市场,导致平衡表上基差与库存同降,不符合正常市场逻辑。

(三)大豆压榨单环节发展向产业链延伸转变

在我国大豆产业国际化竞争初期,大多数大豆压榨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视野与策略仅局限于整合国内资源的初级阶段,与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相比存在差距,在链条对链条的竞争格局中处于劣势地位。ABCD四大粮商利用百年时间整合全球农业资源,构建了全球化的资源网络、信息网络及配置平台,在产业链上实现了上游控制粮源、中游具有定价权、下游掌控中国消费市场,在这一实际情况和巨大压力的推动下,基于风险分担和高价值创造,中国大豆压榨产业逐渐转变单一模式,向延伸产业链条的方向发展,拓展大豆产业链条上多元化业务,向大豆压榨领域的上、下游拓展开发,逐步建设形成上下贯通、纵向一体的产业链条。

(四)生产型(制造)企业向“金融+贸易+资本+农业+物流”横向型综合性运营商转变

随着中国大豆市场的放开,大豆采购模式的变化及资本市场金融属性的不断增强,推动企业组织架构和运营主体的变革,使大豆压榨企业在不断强化生产职能的同时,更加突出国际贸易、物流、金融专业团队的主导力量,并成为企业获利的主导部门,甚至有的企业已经专门成立专业公司拓展和强化相关业务。因此,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在激烈竞争和产业链细分中渐趋成熟,大豆压榨企业生产主体地位和角色定位也随之发生转变,逐渐从单一的生产型(制造)企业向“金融+贸易+资本+农业+物流”横向型综合性运营商转变。

(五)单一核心竞争力向系统化竞争力比拼演化

中国大豆压榨产业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年至年,是大豆压榨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即压榨企业建好工厂就能盈利的阶段。年,油厂日加工能力在~吨可算一个大型油厂,市场运作属于粗犷式,无风险意识,处于生产主导阶段,是生产出产品就能卖出去的阶段。在年CBOT大豆价格从每蒲式耳10美元跌至5美元时,直至年,国内大豆压榨产业进入第二阶段,是压榨企业做好采购才能生存的阶段。随着外资企业的大举进入,国内大型国有企业和部分管理先进的民营企业风险管理能力陆续提升,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出现质变,开始主动寻求期市大豆、豆粕等品种利用之路,开始通过内外盘套利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年之后,国内大豆压榨产业进入第三阶段,是大豆压榨利润管理的新阶段,随着参与期市力度的加大,简单的套期保值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内外盘价差、外汇变化、宏观经济情况及市场价格涨跌幅度、速度都成为企业参考的因素,国内大豆压榨行业开始进入精细化操作阶段。大豆产业、油脂行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对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单一向系统化比拼演化,即围绕企业向上和向下延伸出的价值链条之间的整体比拼,是系统性、资本层面和风险防控层面的竞争,需要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高度融合,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日俱增。

(六)大豆压榨企业由竞争向合作、协同、共赢转变

随着大豆压榨企业业务的不断扩展及延伸,企业与企业之间往来合作频率加大,并不断深入,如代加工业务、大宗产品贸易业务、交割业务对接及轮储业务对接等,打破了原有大豆压榨企业间的竞争关系,逐渐转变成合作关系,实现共赢。面对大豆压榨产业的漫长寒冬,很多大豆压榨企业意识到,要改变原有的竞争观念向竞合转变,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增强业务交流,加强业务合作,合作共赢,共度难关,共同将行业的蛋糕做大。

(七)传统营销向数字化营销转变

数字营销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的革命,而且包含了更深层的观念革命。数字营销赋予了营销组合以新的内涵,其功能主要有信息交换、网上购买、网上出版、电子货币、网上广告、企业公关等,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主要营销方式和发展趋势。数字营销充分发挥了现代通讯技术的巨大作用,把营销的全过程置于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中,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清洗、筛选、分析、整合为营销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改变企业和营销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当前,很多大豆压榨企业产品的营销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革,在做好传统营销的同时,向线上新媒体、数字化营销转型。未来,数字营销将帮助企业实现每件商品销售的可统计、市场变化的可通知,达到用营销数据来指导企业生产,用营销数据来指导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是企业必然的选择。

(八)财务成本管控地位上升到更高层次

过去大豆生产企业更多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