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便宜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每生产相同数量的大豆籽粒,吸收的养分量与大豆品种特性、土壤肥力高低以及栽培措施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每生产l00kg大豆籽粒需吸收氮(N)7.0~9.5kg、磷(P)1.3~1.9kg、钾(K2O)2.5~3.7kg。其中以需氮最多,其次是钾,同时还需要充足的硫、铜、钼、硼、锌等中微量元素。大豆所需的氮一部分来自大豆本身根瘤固定的氮,一部分来自土壤和肥料。在苗期,大豆吸收的氮仅占总量的4%,开花结荚期对氮的吸收量增大,占总量的19%,结荚及鼓粒期对氮的吸收量更大,占总量的70%左右,鼓粒期以后,对氮素的吸收基本停止。大豆从出苗到初花期吸收的磷素仅占总量的15%,开花结荚期占60%,结荚到鼓粒期占20%。钾素的吸收从出苗到开花期占一生吸收量的32%,该期对钾的吸收高于氮、磷,开花到鼓粒期占吸钾总量的62%,而鼓粒期到成熟期仅占6%。总之,结荚期是大豆吸收氮、磷、钾养分最多的时期,而且吸收速度快,如果肥料供应不足,大豆易出现脱肥现象。大豆整个生育期对氮肥的吸收是少、多、少,而对磷的吸收是多、少、多。因此,必须重视花期供氮,而磷肥以作基肥和种肥为好。氮肥可作基肥,要做到肥种隔离,以免烧种,磷肥以一次作基肥或种肥施用,钾肥多作基肥施用。
施肥观点:
控施氮肥重施磷肥巧施钾肥增施微肥补施菌肥
(一)控施氮肥
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是大豆根瘤菌与大豆共生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的,它对满足大豆旺盛生长的中期的氮素营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大豆苗期合理施用氮肥对于提高根瘤菌固氮能力,促进大豆旺盛生长,为夺取大豆高产打好基础有着重要作用。
当前大豆生产中存在偏施和多施尿素的问题。而大豆对于氮磷钾营养的需求是全面的。尤其高产高效生产中,植株要为根瘤菌提供相关营养条件如磷、钾、钙、铁和钼等。大豆植株的氮营养水平不宜过高,因为氮水平高了势必消耗较多的碳水化合物使根瘤数量减少体积变小,固氮能力弱,还会抑制大豆根瘤菌的活性,减少主根上的有效根瘤。所以在大豆生产中,氮肥的用量一般不超过纯氮5千克/亩为宜,而且氮肥只作基肥施用即可。耕地土壤含氮量在---mg/Kg之间,建议施肥量(46%尿素商品量)在3.5---4Kg。
(二)重施磷肥
大豆作为一种油料作物,各生长发育时期对磷的吸收量不同,需要较多的磷素营养,属于一种喜磷作物。充足的磷肥供应对于保证大豆正常生长,提高大豆产量有重要作用。因而大豆种植要施用足够多的磷肥。
磷在生育初期主要促进根系生长,在开花前磷促进茎叶分枝等营养体的生长。大豆幼苗期根瘤逐渐形成,开始固氮。此期速效性氮肥虽能促进地上部生长,但对地下部根系生长不利,还会抑制根瘤生长。供以磷肥,可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根瘤,增强固氮能力,协调施氮促进苗期生长与抑制根瘤生长间的矛盾。促进根瘤发育达到“以磷增氮”效果。大豆生育前期,吸磷不多,但对磷素敏感。此期缺磷,营养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化,并延迟生殖生长,开花期花量减少,即使后期得到补给,也很难恢复,直接影响产量。
开花时磷充足供应,可缩短生殖器官的形成过程;在花期,磷、氮配合施用也可以磷来促进根瘤菌固氮,增加花量。既能促进营养生长,又有利于生殖生长,以磷的增花、氮的增粒来共同达到加速花、荚、粒的协调发育。磷不足,落花落荚。从出苗到初花期,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15%左右;开花至结荚期占65%;结荚至鼓粒期占20%左右;鼓粒至成熟对磷吸收很少。
土壤中磷的供应不足时,大豆根瘤虽然能侵入根中,但是不结瘤。磷对根瘤中氨基酸的合成以及根瘤中可溶性氮向植株其他部分转移,都有重要作用。所以种植大豆或其他豆科作物,施用磷肥增产效果特别显著。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容易被吸附固定。耕地土壤含磷量在20---30mg/Kg之间,建议施肥量(64%磷酸二铵商品量)在9--10Kg。
(三)巧施钾肥
钾也是大豆所需主要营养元素之一。钾在土壤中的含量一般较高,但因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重氮、磷而轻施钾的观念,钾肥的施用较少,或不施用,这样便造成钾素的相对缺少。特别是高产栽培更是表现出钾肥的不足。钾肥的施用对于提高作物抗逆性、防止作物早衰有重要作用。
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4%的土壤,在施用一定氮肥、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适量的钾肥,大豆产量均有明显提高。大豆施钾肥,在气候干旱和降水偏多的条件下,均影响钾的有效性。在干旱的年份施钾肥能提高大豆的抗旱能力;钾在积温较高地区比积温偏低的地区,对大豆增产贡献大;有机质含量较低(2%)的土壤,在氮肥、磷肥不同数量配比下,钾肥的效应随氮、磷肥用量增加而提高。氮肥、磷肥投入水平高时,不施钾肥或供钾不足,严重影响氮肥和磷肥的增产效应。在氮肥、磷肥投入较低时,钾肥的增产效应也不能充分发挥。氮磷钾肥之间存在明显的正交互作用。耕地土壤含钾量在----mg/Kg之间,建议施肥量(50%硫酸钾商品量)在3Kg即可。
(四)增施微肥
在目前农业生产中,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较重要的微量元素主要是硅、钙、镁、硼、钼。
钼肥推广应用在年农垦开始应用在大豆上,硼肥应用在油菜上,到0年左右油菜种植退出,硼、钼肥施用都中断了。原因分析:耕地地力状况,土质肥沃,营养元素全面不缺失,种植结构小麦油菜大豆,施用硼钼肥,没体现出硼钼肥优势。
现在优势:土壤酸化,劣质肥使用,耕地地力状况下降,种植结构的改变,消耗大量营养元素。
大豆使用硼、钼肥后,出苗率提高2---10个百分点,并且有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使植株增高,满足大豆氮素营养;根长及根干重明显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硼和钼作为植物的必需微量元素对大豆的生长发育都有明显的影响,对大豆品质也有明显的作用。切记硼和钼在影响大豆品质的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异,硼与钼在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上,硼的作用大于钼,而在大豆脂肪的含量上,钼的作用大于硼。
钼肥主要是拌种和叶面喷施使用,但要注意使用量,不可超剂量使用,拌种用1%--2%溶液,叶面喷施在大豆开花期用0.5%溶液喷施。硼肥一般每亩用0.5-0.75公斤与氮磷钾肥混合后施用;叶面喷施,喷施浓度为0.1-0.2%。
硅钙镁肥可使作物表皮细胞硅质化,使作物的茎叶挺直,减少遮荫,叶片光合作用增强,能促进大豆对磷和铵太氮的吸收,叶片角度缩小,提高作物抗倒伏能力,增强作物抗病虫能力,茎叶表层细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从而提高防虫抗病能力。
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可有效地调节叶片气孔的开闭,控制水分蒸腾作用。提高作用的抗旱、抗干热风和抗低温御害能力。
可减少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活化土壤中的磷,促进在作物体内的运转,从而提高结实率。
建议适量减施NPK肥料,增施硅钙镁肥,用量2.5---3Kg。
(五)补施菌肥
1、调节生命活动,促进快速生长:能产生刺激作物生长的生物激素。菌肥中的微生物在土壤内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赤霉素和细胞激素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与植物根系接触后,能调节作物的新陈代谢,刺激作物的生长,须根增多。有益微生物菌群代谢产生的植物内源酶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经由根系进入植物体内,促进叶片光合作用。
2、增强抗逆性:菌肥中的微生物在植物根部大量生长、繁殖,从而形成优势菌群,优势菌群形成局部优势,这样就能抑制和减少病原菌的入侵和繁殖机会,起到了减轻作物病害的功效。菌群中的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可增强土壤缓冲能力,保水保湿,增强作物抗旱、抗寒、抗涝能力;同时侧孢芽孢杆菌还可强化叶片保护膜,抵抗病原菌侵染,抗病,抗虫。
3、松土保肥、改善环境:丰富的有机质还可以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从而使土壤疏松,减少土壤板结,有利于保水、保肥、通气和促进根系发育,为农作物提供适合的微生态生长环境。
4、有益菌刺激有机质释放营养:菌群中的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植物内源酶,可明显提高作物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率。大量的有机质通过有益微生物活动后,可不断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达到肥效持久的目的。
建议适量减施NPK肥料,增施生物菌肥,用量2.5---3K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