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吃素比吃荤更清淡、健康,尤其是一些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慢性病患者,不敢随便碰油脂含量高的肉食,于是素菜就成了他们的“心头好”。
但你知道吗,有些素菜其实是不折不扣的“吸油大户”,经过不当烹饪后,油脂含量并不比肥肉少,反而更增肥、伤身!
有些素菜本身油脂含量并不高,但因为其组织结构或口感需要等原因,用油量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超标。
疏松多孔型蔬菜
代表:茄子,冬瓜,豆角,萝卜,豆腐泡等
喜欢吃茄子的人应该都会发现,茄子在炒制时非常容易吸油,常常炒着炒着锅里的油就不见了,往里加一点没多久就又消失了踪影。
这是因为茄子的内部组织比较疏松,又含有较多水分,在炒制过程中水分会随高温蒸发,大量的油脂就会乘机而入,于是茄子就像一块大海绵吸水一样不停地吸油,一盘美味多汁的烧茄子通常要费油40克左右。
同样地,豆角、冬瓜、豆腐泡等食材内部也柔软、多孔,容易藏匿大量的油脂,所以也是“吸油大户”。
建议
在烹饪前将这些食材切好放在有阳光的地方晾晒3小时左右,使其中的水分蒸发一部分再用来做菜,吸油量会大大减少。
另外,将食材切好后先用微波炉加热1~2分钟也是一个好方法,既能减少用油量,又能帮助成形。特别是做干煸豆角时,可以利用这个方法让豆角呈现虎皮,菜品会更好看。
淀粉含量高的素菜
代表:土豆,莲藕,地瓜,南瓜,山药等
很多人都喜欢酸辣土豆丝这道菜,就着米饭吃特别香,但这并不是一种好搭配。
一来,土豆、莲藕、南瓜等素菜淀粉含量很高,在炒制过程中很容易脱水糊化粘锅,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多加油;二来,这几种食材都是高碳水化合物,本身可以替代部分主食,如果和米饭、馒头一起吃,热量很容易超标,即便没有肉,也可能越吃越胖。
建议
淀粉含量高的食材,在食用前最好用清水多淘洗几遍,或多浸泡一会儿,尽量把表层的淀粉都冲洗掉,既避免糊锅,又减少吸油。
仿荤素食
代表:素鸡、素火腿、素丸子、素牛肉干等
仿荤素菜就是以大豆、香菇等素的食材为主要原料,通过一系列加工,最终外形、色彩及口味与荤菜非常相似的一类素菜。
为了做出类似肉的口感,不少仿荤素菜都要经过高浓度食盐浸渍、油炸等工序,这就使得其中含油、含盐量不少。而且经油炸后的仿荤素菜,内部可能出现很多孔洞,容易吸收大量的油脂,健康隐患不小。
建议
用平底锅替代圆底锅炒菜,并使用有刻度的油壶,可以尽量避免加油过量的问题。这个方法也可以用于一般的炒菜减油。
番茄炒蛋想必家家都做过、吃过,要说它是一道“增肥菜”,很多人都不会相信,毕竟不煎不炸还没有肉,怎么可能油脂高呢?
请大家回想一下番茄炒蛋的烹饪过程,绝大多数人的做法都是:倒油炒鸡蛋——捞出鸡蛋——倒油炒番茄——放入鸡蛋一起炒。一碗番茄炒蛋,其实放了两次油,用油量自然比一般的炒菜更高。
而且为了让鸡蛋更加蓬松、番茄出汁更多,有些家庭还会多放油,两颗中等大小的番茄和3~4个鸡蛋通常也需要40多克油。这样下来,一份番茄炒蛋中的含油量其实就超过一个人一天的油量摄入标准了,真的是每一口都在“吃油”。
小贴士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成年人食用油摄入量为25~30克。
那要怎么改良,才能使这道“国民菜”更健康呢?
改良方法①:只放一次油
在锅内放入15克左右的油,先炒番茄,中火炒到软化时,再加入打散的鸡蛋液,不要搅动,盖上盖子焖2分钟,鸡蛋液就会变熟成块,然后翻炒均匀,关火即可。
改良方法②:鸡蛋里加点料
打鸡蛋时,可以在蛋液中加点清水、料酒或牛奶,这样不用放很多油,鸡蛋也能自然蓬松,口感也会更嫩滑。
上面说了这么多,都是容易将油脂带入体内的素菜或菜品,那有没有什么菜能将我们吃进去的油脂“运”出来呢?
要想将吃进去的油脂运出来,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适当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像魔芋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魔芋的主要成分是葡甘露聚糖(又称魔芋胶),占魔芋总重的44%~64%。葡甘露聚糖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它能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等脂质的吸收,同时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多余的脂质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葡甘露聚糖遇水后体积会胀大,增至原来的20~倍,让人体有较强的饱腹感,而魔芋本身热量基本为0卡路里,所以非常适合需要减脂、控制体重的人食用。
另外,魔芋还是理想的“降糖食品”,并具有辅助降压、补充钙质、保护心血管等优点,绝对是一种不容错过的健康食材。
通常我们从市场买到的多是加工处理后的魔芋豆腐、魔芋丝、魔芋面等产品,在挑选时宜以选择外表呈灰白色、里面有类似魔芋果实的小颗粒、摸起来光滑不黏稠的品种。
魔芋的吃法有很多,可以凉拌,可以炒菜,可以炖汤,但不论何种做法,大家烹饪过程中也要注意少盐、少油哦,不然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饭后再搭配一杯降脂茶,排油减脂、降压控糖效果更好哦!
降脂茶
熟普洱8克:消食导滞、理气活血、通便利尿;
陈皮3克:燥湿化痰、宽胸理气、解油腻;
玫瑰2克:疏肝解郁、理气。
长按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