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涪陵食品产业再添新军,年产值百亿项目落户 [复制链接]

1#

江连洲教授率队参加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七届年会

江连洲教授带领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大豆高值化加工利用”团队成员20余人参加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七届年会,并携团队成员在会上做相关学术报告,交流团队近期研究进展。本次年会于年10月28-2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来自全国食品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监管机构和企业的多名专家教授、*府官员和企业家共襄盛会。

江连洲教授做《“数”说植物基肉制品—未来与挑战》报告

江连洲教授在“科技前沿与未来食品”主题论坛上做了题为《“数”说植物基肉制品—未来与挑战》的主旨报告,介绍了植物基肉制品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报告采用数据可视化的方式,阐述了植物基肉制品在现代食品加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了其未来挑战与发展趋势。“植物基肉制品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消费者饮食结构的重要意义已经有目共睹,但是更高技术层面的整肉模拟技术尚未达到大规模工业化等级,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而相对技术成熟的碎肉产品,产品品质也参差不齐。”

“科技前沿与未来食品”主题论坛现场

江连洲指出,“植物基肉制品的进一步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现阶段植物蛋白素食评价方法及标准较少,组织化植物蛋白只有针对于低水分挤压产品的评价方法;通过添加肉味香精等调味品对风味调控,肉味香精包埋效果差,香气弱,粉味重;大豆蛋白制品容易产生豆腥味等异味”。报告中,江连洲介绍了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有关专家教授和杜邦、星巴克、齐善等多家国内外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共同制定的《植物基肉制品(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标准对植物基肉制品的定位、相关指标的规范、使用范围、监控指标以及包装方式等做了严格规范。“未来《植物基肉制品》团标的发布,实乃全球首创,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江连洲说。

李杨教授做《中俄食品科学合作潜力及发展趋势》报告

团队成员、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博士生导师、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大豆加工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杨教授在年会上做了题为《中俄食品科学合作潜力及发展趋势》的报告。报告内容基于中俄两国农业合作现阶段已建立的良好基础、黑龙江省迎来对俄农业开发合作新机遇的发展现状,阐述了俄罗斯现阶段在食品加工业中使用的先进技术、俄罗斯近20年食品企业发展现状、俄罗斯特色食品发展及推广情况、俄罗斯食品科技基础理论研究发展情况等内容并与我国及本团队发展状况进行了对比。

“传统食品现代化研讨会”会议现场

李杨在报告中指出:“中俄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要顺应时代大潮、把握发展大势,推动两国科研工作者和科技界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在此情况下,黑龙江省不断放大农业走出去的优势,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已经有了一些境外园区,为我国深化对俄农业合作,包括通过农业合作,夯实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李杨说:“中国是目前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进口依赖度接近9成,全球60%大豆出口都流向了中国。允许俄罗斯全境大豆进口,进一步加快对俄农业合作,促使更多的开发企业建立境外粮食生产基地,这样将打破中国大豆长期受制于外的窘境,能够保障大豆这一国家战略物资的供应安全。”李杨还指出,依托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国际化项目,团队越来越多的博硕士研究生走出国门,与国际知名高校共同进行高水平博硕士的联合培养,并取得了具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与此同时,在东北农业大学国际交流文化教育学院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来华进行了交流学习,为本团队的国际化建设、东北农业大学的国际交流以及我国食品科技领域的全球化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隋晓楠教授汇报托举工程项目实施情况

团队成员、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龙江学者”青年学者隋晓楠教授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汇报。汇报内容以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为主体,介绍了团队及本人近年来在食品营养学、大豆精深加工及植物蛋白柔性化加工领域的研究进展。其汇报获得了评审专家及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和充分肯定。

团队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编辑:吕博

推送:彭新辉

分享 转发
TOP
2#
北京看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10月14日,江苏大丰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北大荒油脂有限公司、涪陵综保区四方签约仪式在涪陵举行,这标志着年产万吨植物蛋白现代化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涪陵综保区,生产加工食用油、饲料蛋白粕,助推涪陵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涪陵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淑萍、区*府副区长董代文出席签约仪式。

董代文在致辞中指出,该项目是重庆市供销社牵头在涪陵投资的一项重大项目,是涪陵综保区自封关以来,大力发展的食品产业与涪陵现有产业的有机结合,是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的一大重要体现,必将有力地拉动涪陵区食品产业的发展壮大。要求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切实做好项目启动的各项前期工作,大力支持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为项目的顺利推进营造一流环境、提供一流服务。

签约现场

项目分两期建设

据介绍,年产万吨植物蛋白现代化生产基地项目一期计划投资15亿元,拟在涪陵综保区内建设油脂生产区、仓储物流区及配套设施区,开展进口大豆深加工,预计三年达产。

项目达产后,力争实现年产值亿元,年进出口额35亿元,年缴纳税收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个。一期项目建成后,将具备每年加工80万吨油料的能力,可年产一级食用油20万吨(其中中小包装食用油约5万吨)、饲料蛋白粕60万吨、10万吨浓缩蛋白,饲料及磷脂5吨;二期项目建成后,将达到每年加工万油料的能力。

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助推涪陵外贸实体经济发展,有利于优化涪陵乃至全市优质粮油基地及加工产业布局,提升现有粮油加工、优质植物油和粕类产品供应能力,带动以饲料加工厂为核心的养殖业、屠宰业和肉类加工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扩大就业。

来源:爱涪陵APP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