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考古牙结石四千年前黎凡特餐桌上的大豆 [复制链接]

1#
今天已经是9月18日,年新季玉米、大豆局部地区已经开收,目前看价格行情看好,*策宽松。具体说现在在玉米、大豆收购及价格方面有三个好消息。第一个好消息:东北玉米开秤价格猛涨,最高涨了2毛钱每斤。目前东北地区有几家大型深加工企业宣布启动年度的新产玉米收购工作,整体价格看好,最高每斤比去年同期涨2毛钱。现在看,30%水玉米,最低报价仅为0.80元每斤,最高报价为0.87元每斤以上。下面是已经知道的几个东北地区玉米大型收购企业玉米收购报价,他们具有代表性,也是玉米收购的风向标。辽宁益海嘉里最先开秤,14%水新玉米1.08元,30%水0.元;吉林嘉吉生化随后开秤,14%水1.05元,30%水0.元;黑龙江富锦象屿近期开秤,14%水1.元,30%水0.80元;黑龙江绥化昊天已经开秤,14%水1.元,30%水0.元;黑龙江肇东成福9月17日启动/年产新粮收购,30%水分,三等新玉米收购价格为0.元/斤,较去年开称价格高1毛4分钱。第二个好消息:水淹玉米,倒伏玉米棒子,有人收。农家朋友都知道,今年东北三省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台风三连击,对于玉米产量造成极大影响,不少玉米倒伏,水淹,对于这类玉米及玉米棒子如何处理,有些人心急如焚。最近得到消息,有企业及个人开始收购水淹粮和倒伏的玉米,这些粮的主要用途就是生产酒精,所以有这方面情况的农家朋友可联系有关企业和人员,尽快售出水淹玉米,尽量减少损失。这也算是被风刮倒的玉米不幸中的一个好消息。第三个好消息:中储粮开始收购东北大豆!近日,中储粮发布了一则公告,明确提出要在9月21日采购今年的新季大豆,有了国家队的加入,这对于大豆粮价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收购时间:9月21日;收购粮源:黑龙江、内蒙古;(注意,本轮收购是指定黑龙江省和内蒙古的大豆粮源,其余地区暂时不收购。)收购价格:有新变化!以往“国家队”在收购大豆的时候,都是公布一个价格,然后按照这个价格标准来收购,但是今年却有了一个重要变化,不再公布收购价格,而是采用竞标的方式来收购。目前看,现在东北多地大豆收购点已经开收年新季大豆,价格方面非常理想,所以农家朋友不必担心价格问题,今年只要你有粮,就是胜利!部分内容参考网络,农家快讯编辑。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支持小编的直接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近日,德国慕尼黑大学考古学家PhilippStockhammer和国际团队在PNAS发表论文,称研究人员通过分析牙结石中的食物残留物发现,早在年前,黎凡特地区的人们就已经开始食用食用姜*、香蕉以及大豆等食物。远距离食物贸易在全球各区域发挥联络作用,似乎远比人们料想的要早。

从地理上看,黎凡特地区东接美索不达米亚,西临地中海,自古以来就是欧洲文明与亚细亚文明接触交流的重要阵地;而从时间上讲,年前则正是古巴比伦王国的鼎盛时期。Stockhammer的研究为人们勾勒了当时的繁荣景象,在黎凡特地区米吉多古城的市场上,商人们不仅叫卖着当地盛产小麦、小米,也叫卖着经过贸易远道而来的香料、异国水果、香油。

黎凡特地区大致范围

Stockhammer教授的发现证明,至少在公元前20世纪,异国水果、香料和油的长途贸易就已经非常繁荣。他表示:"这是迄今为止在南亚和东亚以外地区发现的关于姜*、香蕉和大豆的最早直接证据。这些异国作物到达地中海的时间,比人们此前认为的至少要早几百年(如姜*)甚至几千年(如大豆)。"

以大豆为例,中国是栽培大豆的原产地,现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所种植的大豆几乎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播出去的。此前人们只能将东南亚各国引进大豆的时间,推进至在公元7世纪前后。而研究人员的发现无疑使人们对早期全球贸易以及大豆传播历史等命题有了新的认知。

姜*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人类化石的牙结石完成了这项研究。而在更早的时候,牙结石通常被考古学家从骨骼中去除,并不检查。自21世纪以来,牙结石中的考古信息逐渐得到人们重视,研究手段不断创新。人们通过对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古人类牙齿以及牙结石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即测定稳定同位素比值和微量元素含量,便可为研究人类食物结构、生活方式、人口迁移模式以及生存环境等多方面信息提供有力支撑。

人类由狩猎生活逐渐过过渡到农耕生活后,更多地食用高淀粉含量食物,使得食物残渣大量在牙齿表面,从而产生菌斑等牙齿问题。而牙结石对考古学的特殊意义在于,矿化的牙结石能够较好地在地层中保存下来,为当时人们进食的食物尤其是淀粉粒、植硅体等物质提供了良好保存介质,令其受到的污染远小于其他遗存方式。

此外,牙结石的形成需要更长时间的进食,在口腔护理并不发达的古代,甚至可以反映人毕生的饮食结构。因此,牙结石分析能提供更加广泛的饮食结构信息。Stockhammer教授表示:“我希望这在将来引起人们对牙结石考古的重视,充分发掘其潜力。不要错过这个独特的考古宝箱。”

在中国牙结石考古也出于蓬勃发展之中。研究人员曾对甘肃临潭陈旗磨沟遗址墓葬中出土的3颗人牙化石进行牙结石的淀粉粒分析,通过不同的取样方法进行取样对比及对淀粉粒的形态学研究,发现当时人类饮食多样,以麦类植物、荞麦和粟为主,也有坚果类和豆类植物。说明当时(即距今年以前)人类的饮食结构以多样性旱作农业为主,兼以采集作为其补充。

该研究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青铜时代亚洲地区和地中海地区贸易的复杂性和强度问题,也使人们对东地中海早期美食的全球化程度有了新的认识。而牙结石考古、古蛋白质考古等技术手段也进一步被人们所重视。

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扩展阅读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丹尼索瓦人下颚骨化石

猴子考古学:谁说人类发明了工具?

福建发现不含咖啡因的茶树,绕过进化选择?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