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强化妇女思想*治引领工作,持续深化“百千万巾帼大宣讲”活动,省妇联组建百人龙江“薪火”巾帼宣讲团开展历时两年的宣讲活动,推动*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通宣讲活动“最后一公里”。
巾
帼
学
堂
第九课
《凝心聚力助脱贫黑土硒都绽芳华》
宣讲人:张静慧海伦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享有“中国黑土硒都”美誉,是全国知名的产粮大县。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年被黑龙江省确定深度贫困县。几年来,海伦市妇联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姐妹下足“绣花功夫”,倾注“工匠精神”,集中火力、靶向发力,带领妇女姐妹走出贫困,撑起了脱贫攻坚战“半边天”,也涌现了一批“巾帼不让须眉”典型女性。
01
“豆娘娘”的艳丽年华李艳华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海伦市第一届妇女代表,从事大豆育种研究30年,共计培育出东生系列十个优质大豆品种,大田种植亩产普遍达斤,甚至有农户种出每亩斤高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推广应用面积多万亩,增产20多亿斤,增收40多亿元。由于在大豆育种领域的突出贡献,人们称她是“女袁隆平”,农民朋友亲切地叫她“金豆娘娘”。小时候,她常常在田间地头看父母种大豆,心里也渐渐埋下了长大后学农报效家乡的想法。她高中毕业后考入农校,毕业后分到中科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工作,开始大豆育种生涯。为了缩短育种时间,每年秋收过后,她都把种子带到海南“避寒”繁育,第二年春季再把培育的种子带回黑龙江继续试验。她从培育第一个品种,到第一个通过审定的品种成功面市,用了整整10年。她每年来到海南,都没有时间享受那里的阳光与海滩,而是一头扎进试验田旁临时搭建的棚子里搞科研,连到过年都不能回家。孩子没满月,她就跑到地里查看秧苗,当时孩子需要喂奶,丈夫就把襁褓中的女儿抱到田地里,等妻子喂完奶再抱回家。除了爱人的全力支持,李艳华的母亲和婆婆也非常体谅她,两位老人都曾多年帮她一起除草、收割大豆。如今,母亲和婆婆都住在她家,两位老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关系处得非常融洽,街坊四邻都很羡慕。假期时,孩子们会主动到试验田上帮妈妈干活。有了家人的鼎力相助,她得以全身心投入大豆育种事业,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感动龙江”人物、黑龙江省首届“女性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有一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在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举办了一场国际研讨会,邀请来自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业部门、科研院校专家学者参观考察。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李艳华特意买了一双高跟鞋,想着在会面的时候穿。可穿着高跟鞋没法下田干活,她又不愿意浪费时间,就把高跟鞋放在地头,像往常一样穿着可以防露水的雨靴下地观察去了。没等干完活,客人们就来到试验田参观了。外国专家看到在地里干活的李艳华和高跟鞋,十分诧异,了解事情原委后,这些外国专家竖起了大拇指。开玩笑说,highheel(高跟鞋)可以带来highyield(高产),于是就邀请李艳华、没来得及穿的高跟鞋与他们一起合影。她还通过农民夜校、科普之冬、田间短训等形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班,保证每户贫困户接受技术培训6次以上,累计为贫困户免费发放种子公斤。通过培训,仅海伦市就培育出了大豆科技示范户几百户,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几十个。她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