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粮食产量取得“十八连丰”,创下新高,同时粮食进口量也创下历史新高。日前,海关总署发布数据,年1~12月,中国进口粮食.9万吨,同比增长18.1%。其中,进口大豆.8万吨,同比下降3.8%。
粮食安全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大国而言,关系重大。尽管年中国粮食进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但迭创新高的粮食进口量却无法回避。对此,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我们要利用‘两个市场’,但必须有一个安全线,超过了以后就要亮红灯。要明确重要能源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
粮食进口结构发生变化
在中国,粮食按品种来分,包括谷物、大豆、薯类三种。其中,谷物主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三类。而谷物中的稻谷、小麦,又被称为“口粮”。年,中国进口粮食.9万吨,占粮食总产量(万吨)的24.1%。这意味着,中国粮食对外依存度为19.4%。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年,中国粮食进口量同比增加.3万吨。这背后是谷物进口激增、大豆进口下降。
大豆进口量,年为.8万吨,年为.5万吨,同比减少.7万吨。大豆产量,年仅有万吨,这意味着大豆的进口依存度为85.5%。
谷物进口量,虽然年12月谷物进口细分数据并未发布,但截至年11月,玉米、高粱、大麦、小麦、水稻等谷物进口量就已经超过年全年进口量。具体来说,年前11个月,玉米、高粱、大麦、小麦、水稻进口量分别为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这一进口数据分别是年的%、%、%、%、%。其中,进口增幅最大的是玉米,占玉米总产量(万吨)的10%。
从谷物细分品种来看,玉米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高粱、大麦作为玉米的替代品种,也大量应用于饲料,而口粮进口增幅相对较小。这意味着,谷物进口量激增主要是为了满足养殖业发展需求。
这从年养殖业数据中可以得到印证。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年全国生猪出栏6.71亿头,相较于年的不足5.3亿头,大幅增长27.4%。此外,年猪牛羊禽肉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16.3%。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年开始,国内生猪产能持续恢复,高猪价引发养殖户大比例、超大体重压栏,导致国内饲料需求出现两位数增加。其中,猪饲料在年上半年增长50%~70%。
业内认为,饲料需求的非理性增长不具有持续性。随着猪价走低,养殖户和企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