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农业科技巨头先正达深度研究报告国内市场扬 [复制链接]

1#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安证券,王莺)

1、世界农业科技先锋,国内市场扬帆起航

1.1工业领域向农化领域拓展,推广作物综合解决方案

先正达集团于年注册于上海,主要由瑞士先正达、安道麦及中化集团农业业务组成。年,先正达集团在全球植保行业排名第一、种子行业排名第三、在数字农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国植保行业排名第一、种子行业排名第二、作物营养行业排名第一,是中国现代农业服务行业的领导者。

先正达集团由先正达植保、先正达种子、先正达集团中国和安道麦四个业务单元构成。其中,先正达植保是全球领先的专利植保产品提供商,拥有全球一流的新化合物创制能力;安道麦是全球最大的非专利植保产品提供商,拥有领先的非专利化合物制剂复配能力;先正达种子具有领先的生物育种技术与研发能力,在余条产品线中累计开发6,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产品;先正达集团中国立足中国市场,同时开展植保、种子、作物营养、现代农业服务业务。

先正达集团业务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非洲及中东地区、中国及除中国以外的亚太地区,公司拥有广泛的产品组合,围绕水稻、玉米、大豆、谷物、多种大田作物、特种作物、蔬菜、甘蔗八大核心作物,产品包含植物保护、种衣剂、种子及性状等。

先正达集团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年RudolfGeigy在瑞士创立的制药公司Geigy,主要进行疟疾等昆虫传播传染病的研究,2年Novartis公司和Astra-Zeneca公司合并旗下农化部门,成立Syngenta。总体上,先正达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三阶段:

第一阶段(-年),从工业领域向农化领域拓展。先正达前身Geigy、Sandoz、Ciba和ICI最初的业务范围集中在油漆、染剂、粘胶机、造纸用化学品、药品等领域,随着农民对新型农药需求的快速增长,四家公司逐渐进入农业化学品领域,主要生产除草剂、杀虫剂等产品。Geigy公司成立于年,原本业务为杀虫剂、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Ciba公司成立于年,最初主要生产油漆、染料及助剂等;年,Geigy和Ciba合并为Ciba-Geigy公司,随后公司业务以生产农化产品为主。Sandoz(山德士)公司成立于年,原本业务主要集中在药品行业,从年起公司开始生产农用化学品;年ICI成立农业研究站,开始进入农化领域。

第二阶段(-年),“农化+种子”协同发展。年开始,公司通过并购进入种子、园艺等行业。年Ciba公司收购美国种子公司FunkSeedsInternational,进*种子行业;年Sandoz收购美国公司AmericanRogersSeedCo,开始向种子市场进*,相继于年、年、年并购NorthrupKing、DutchZaadunieGroup、瑞典种子公司Hilleshg。年Ciba-Geigy和Sandoz合并成立瑞士首家化学医药集团Novartis(诺华)公司。2年11月13日,诺华和捷利康合并旗下农业部门,成立先正达公司,随后公司开始不断调整农化产品结构,加大对杀菌剂、种衣剂、生物农药研发等的投入。

第三阶段(年-至今),并购重组构建一体化作物综合解决方案。年,中国化工收购Makhteshim-Agan公司60%股份,该公司以以色列植物保护先驱Makhteshim和Agan公司命名,年更名为AdamaSolutions。安道麦是全球最大的非专利植保产品提供商,年安道麦发行股份收购AdamaSolutions全部股权,同年,中国化工收购了瑞士先正达,年6月安道麦股权被划转至新成立的先正达集团。先正达通过一系列调整和重组,凭借公司在植保、种子、性状、种衣剂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为种植者提供整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1.2实控人国务院国资委,间接持有公司99.1%股权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农化公司直接持有公司99.1%股份,是公司控股股东;农化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麦道农化持有公司0.9%股份。农化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企业中国化工的全资子公司,因此,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国务院国资委。

年3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实施联合重组,新设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新公司,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整体划入新公司(即中国中化)。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联合重组工作仍在进行中。

1.3业内最广泛的产品组合,整合作物解决方案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植保产品、种子、作物营养产品和现代农业服务。植保业务主要依托于先正达植保、安道麦与先正达集团中国三个业务单元开展,拥有广泛的产品线,涵盖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种衣剂等产品种类。种子业务主要依托先正达种子与先正达集团中国两个业务单元开展,进行大田作物种子、蔬菜种子和花卉种子的研发、生产、推广与销售。作物营养业务主要依托先正达集团中国开展,通过中化化肥经营运作,产品主要包括基础肥、复合肥、特种肥、饲钙及包括合成氨、硫磺在内的其他产品。现代农业服务业务致力于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率与农产品的品质,降低农业种植各环节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主要包括农服业务、农产业务及数字农业服务。

1.3.1植保业务:龙头地位稳固,收入占比五成

植保业务占先正达集团总收入50%左右,公司植保产品主要分为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和种衣剂。

1.3.1.1除草剂

除草剂是用于防止和控制杂草生长的产品,从而减少杂草在生长过程中和作物争夺养分、光照和水分。除草剂主要分为两类:①选择性除草剂,使用时对特定作物安全;②非选择性除草剂,使用时对除杂交育种和生物育种培育的耐除草剂作物外的其余所有植物都有效。公司共有19种除草剂,其中,选择性除草剂15种,非选择性除草剂4种。

1.3.1.2杀菌剂

杀菌剂是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植保产品,能有效控制或杀死水系统中的微生物——细菌、真菌和藻类的化学制剂,使用杀菌剂是防治植物病害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公司拥有包括生物制剂在内的17种杀菌剂,可有效防治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植物病害。

1.3.1.3杀虫剂

杀虫剂是用于防治植物害虫的植保产品,公司所销售的杀虫剂旨在防控害虫的同时对作物安全。公司销售14种杀虫剂,覆盖水果、蔬菜、玉米、棉花和大豆等农作物,可有效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刺吸式口器害虫等。

1.3.1.4种衣剂

种衣剂是用于种子处理的杀菌剂、杀虫剂和用于抗逆管理的产品,能够保护作物在幼苗阶段免受病虫害的侵害,保障农作物健康成长。公司共拥有18款种衣剂产品,向客户提供包括产品、应用技术和服务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

1.3.2种子业务:产品组合丰富,核心技术优势明显

先正达是业内拥有最丰富的种子产品组合的公司之一,公司通过改良种子中油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研发特定种子性状来增强对环境的抗逆性。公司拥有多条产品线,包括6,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品种,主要分为大田作物种子、蔬菜种子和花卉种子三类,大田作物种子包括玉米、大豆、水稻、油菜、小麦和大麦等。

1.3.3作物营养业务:研产销一体化,需求增长态势明显

公司的作物营养业务主要由中化化肥经营,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主要产品包括基础肥、复合肥、特种肥、饲钙等。

1.3.4现代农业服务:产业链全覆盖,数字化趋势明显

公司的现代农业服务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形成食品价值链上下游业务闭环,主要包括农服业务、农产业务及数字农业服务。农服业务主要面向规模农户,提供农业投入品等服务;农产业务以订单农业作为主要模式,根据下游农产品加工企业及零售渠道对品质农产品的订单需求,向农户提供品质农产品订单和种植技术支持;公司的数字农业服务主要面向规模农户、合作企业及*府部门。

1.4年扭亏为盈,Q1业绩快速增长

年,先正达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5.1%,归母净利润44.2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扣非归后母净利润36.1亿元;Q1,公司实现营收亿元,同比增长10.8%,归母净利润37.7亿元,同比增长72.2%。-年,先正达集团分别亏损40.48亿元和22.06亿元,截至年12月31日,先正达集团合并报表层面累计未弥补亏损金额达到82.7亿元,主要原因是,年中国化工采用关联方借款、银团借款、永续债及优先股等多笔融资收购瑞士先正达,且年中国化工和中化集团农业资产重组设立时,先正达集团承继以上融资债务。年,先正达集团共计偿还亿元借款和永续债,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分业务单元看,先正达集团由先正达植保、先正达种子、先正达集团中国和安道麦四个业务单元构成。

先正达植保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年收入.21亿元、.01亿元、.62亿元,占总营业收入比例为49.1%、50.1%、50.4%,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49.1%、50.2%、50.5%;-年先正达种子业务收入为.06亿元、.52亿元、.88亿元,占总收入比例15%左右;-年先正达集团中国收入为.75亿元、.07亿元、.77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超过20%;-年安道麦收入为.67亿元、.63亿元、.45亿元,占总收入比重19.2%、19.1%、18.7%,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9.3%、19.1%、18.7%。

分产品类型看,先正达集团的主营业务分为植物保护、种子、作物营养、和现代农业服务四个类别。植物保护是公司最主要的业务,营收占比超过60%,-年营业收入为.40亿元、.42亿元、1,.81亿元;-年种子业务收入为.09亿元、.11亿元、.15亿元,占总营业收入15%左右;-年作物营养业务收入为.99亿元、.54亿元、.98亿元,占总营业收入16.3%、15.3%、13.6%;现代农业服务-年收入为8.76亿元、15.96亿元、49.48亿元,占总营业收入0.6%、1.1%、3.3%。

分地区看,年公司在除中国以外的亚太地区营收较少,为.24亿元,占总营业收入11%左右,其余四大区域营业收入较为均衡。其中,拉丁美洲收入占比最大,年收入达到.93亿元,占总收入的24.5%;其次是欧洲、非洲及中东地区,占总收入的22.6%;中国地区年收入为.08亿元,占总收入的20.3%;北美洲年收入为.94亿元,占总收入的19.5%。

2、植保业务:产品线广泛,行业龙头地位显著

植物保护产品是指用于控制危害农业生产的病害、虫灾和杂草的各种物质,在农业产量和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保护产品产业链可分为“原材料-中间体-原药生产-制剂和包装-销售”五个环节,产品覆盖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种衣剂、植物调节剂等。

2.1国际:市场集中度高,C5占比75%

随着植物保护行业*策与监管更加严格,原药研发成本不断加大、研发周期逐步增长,对进入市场的新企业构成了较高壁垒。欧美等国家对植物保护产品环保要求提升,污染较大的低端植保产品用量逐年减少。

AgbioInvestor数据显示,年全球植物保护产品用于农业领域的市场规模为亿美元,自年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预计未来五年植物保护产品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3%,到年全球植保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亿美元。

2.2国内:市场集中度低,C5占比21%

我国植物保护产品行业目前已对外资全面放开,是世界植物保护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国内企业多以原材料、中间体、非专利药制造为主,整体研发投入占比较低;产品制造商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企业定价权薄弱,我国对高端植物保护产品形成严重的进口依赖。

AgbioInvestor数据显示,年我国植物保护产品行业市场规模亿元,自年亿元以来年复合增长2.2%;预计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年年复合增长率3.6%。

2.3全球植保行业市占率第一,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Geigy成立于年,主要生产除草剂、杀虫剂等农业化学品,随着Geigy发明的有机氯杀虫剂DDT、西玛津、莠去津畅销世界,以及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期间ICI公司的敌草快、百草枯等明星除草剂产品相继问世,公司在世界植保行业的龙头地位得以奠定。年公司收购生物刺激素领域排名第一的瓦拉格罗公司,同时,通过和工业发酵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帝斯曼的长期研发合作,先正达保持在生物制剂市场的领先地位。

公司的植保业务主要依托于先正达植保、安道麦与先正达集团中国三个业务单元开展,凭借先正达植保的新化合物创制能力、安道麦的制剂复配能力和先正达集团中国的生产供应优势,年公司在全球及中国植保行业市占率分别达到24%和11%,均位列第一。

公司拥有广泛的产品线,涵盖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种衣剂、生物激活剂等,同时凭借在植保、种子、性状和种衣剂领域丰富的技术实力,公司为种植者提供整合的作物植保解决方案,帮助种植者更少投入来获得更多产出。年公司植保业务收入达到1,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超过60%。植保业务分布在全球多个地区,覆盖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非洲及中东地区、亚太地区,在不同地区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提供不同作物。

原药合成+配制包装,分销+直销双轮驱动。公司的植保业务从上游原材料采购到下游终端客户的整体流程主要分为七个步骤,即原材料供应、原药合成、制剂配制、产品包装、集中仓储、销售、终端客户。

先正达在生产方面主要分为原药合成和配制包装两种模式。公司在自有工厂中生产具有成本优势或技术优势的原药,通过持续优化、完善工艺技术、申请开发专利等来构筑长期成本优势。在制剂与包装工厂中,公司将自产或外购的原药配制成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制剂成品,并通过调整原药的浓度和物理状态以及添加不同的助剂来提高产品的功效和性能。

公司在全球每个市场都建有营销网络和体系,并配置专门的销售队伍,公司植保产品销售主要以分销为主,直销为辅的模式,另外公司还通过商业合同或授权许可协议直接向其他植保公司销售原材料、中间体、制剂等。公司营销手段丰富,包括与农户及分销商召开的会议、田间观摩、专业出版物广告、农户促销活动以及数字化营销。

长期以来,先正达植保业务收入占比超过60%,且保持稳定增速,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年,先正达集团植保业务收入分别为.4亿元、.42亿元和1,.81亿元。公司的植保产品主要包括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种衣剂和其他植保产品。

除草剂是公司植保产品收入的主要来源,-年收入为.8亿元、.2亿元和.3亿元,年相比年基本持平,年TOUCHDOWN等产品在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销量大幅增长,且北美地区销售从年受极端天气条件不利影响中恢复,公司除草剂收入同比上涨5.09%。

-年,公司杀菌剂收入分别为.0亿元、.1亿元和2,89.8亿元,年同比增长8.95%,主要来自于拉丁美洲地区杀菌剂销量增长的贡献,且巴西地区ELATUS产品销量近乎翻倍;年同比增长7.70%,是新产品ADEPIDYN良好的市场表现及SOLATENOL产品在欧洲、AMISTAR在拉美和亚太地区销售增长所致。

-年,公司杀虫剂收入分别为.3亿元、.6亿元和.7亿元,年同比增长10.74%,来源于杀虫剂产品在印度和巴西的销量显著增长及DURIVO在俄罗斯销量显著增长;年公司杀虫剂收入同比增长1.87%。

-年,公司种衣剂收入分别为68.7亿元、71.6亿元和75.3亿元,年公司CRUISER和FORTENZA产品在巴西销售的强劲增长,收入同比增长4.26%;年种衣剂收入同比增长5.07%,来源于CRUISER和FORTENZA在拉美地区的销售增长以及VIBRANCE在欧洲的销售增长。

分地区看,先正达集团植保业务增长主要来源于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的收入增长。

公司将拉丁美洲地区目标客户逐渐转移至中端客户,以实现销量驱动的销售策略,带来拉丁美洲地区销售收入持续增长。此外,年随着中国等国增大了向拉丁美洲国家的大豆进口,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等拉美国家相应增加了植保产品采购以应对大豆等农产品出口需求的增加。

亚太地区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同比增长19.47%,主要原因是澳大利亚的植保产品销售已从年的干旱气候中恢复;受益于有利的天气条件,印度、日本等地的销售收入亦显著增长。

-年中国地区分别实现植保收入28.6亿元、26.1亿元和32.8亿元,受安道麦湖北荆州生产基地老厂区和江苏淮安安邦电化生产基地老厂区的搬迁影响,年中国地区收入同比下降8.81%;年集团内部整合协同效应得以发挥和体现,公司在中国地区植保的销售持续增长,同比大增25.74%。

毛利率方面,公司自主研发实力强,原创产品技术附加值较高,-年公司植保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40.6%、40.6%、37.2%,远超同行业平均水平。

3、种子业务:研发投入高,潜在市场大

对于农户来说,在早期选择适宜的种子对产量和农户收入而言极为关键。种子产业链可分为“育种—制种—销售”三大环节,其中育种是种子产业的核心,主要基于种质资源库和性状组合,培育出具有不同产量和成熟期的新型品种。

现代种业最早始于19世纪,其发展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府主导阶段、立法过渡阶段、垄断经营阶段以及全球化阶段。生物科技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种子产业,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数据显示,截至年末,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亿公顷。自年以来,美国的玉米和大豆单产提高近50%,截止年末,全球生物育种种子市场规模达到亿美元,约占世界整体种子市场规模50%。

3.1国际:C5市占率52%,生物育种渗透率稳步提升

据Kynetec数据显示:-年,全球种业市场规模从亿美元增长至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3%;年整体市场规模有望提升至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6%,增长主要来自于生物育种的种子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植物蛋白质和蔬菜需求不断增加,以及杂交小麦的推广。

-年全球生物育种市场规模从亿美元增长至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3%,年生物育种在全球种业市场中占比达到48.5%。其中,玉米和大豆是最重要的生物育种种子产品,合计占比超过80%;年生物育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3%,生物育种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将成为市场增长原因之一。

据Kynetec数据显示,年先正达集团在全球种子行业市场占有率为7%,排名第三,仅次于拜耳(20%)和科迪华(17%)。巴斯夫和Vilmorin以4%的市场份额分别位于第4名和第5名。

3.2国内:全球规模排名第二,生物技术玉米种子或快速发展

我国种子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种业市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初步建立并缓慢发展。育种技术方面,我国杂交育种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对于目前国际种业研发中主流的生物育种技术,我国尚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大规模商业化虽尚需时日。近年来,我国*府对生物育种的*策支持力度出现增强趋势,商业化进程有望逐步进入快车道,我国种子市场带来可观的增量空间。

据Kynetec数据显示,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达亿元,过去5年年复合增长率2.3%,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8%。我国种业市场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其他主要农产区域,未来五年,采用生物技术的玉米种子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发展,此外,中产阶级人数增加和饮食习惯变化也将推动高端蔬菜种子需求快速提升。

我国种子行业市场集中度偏低,市占率前五的种子企业累计占有12%市场份额。据Kynetec数据显示,年先正达集团(含荃银高科)在中国种子行业市场占有率为3%,排名第二,仅次于隆平高科。

与国际领先种企相比,我国种业发展仍存在劣势和挑战。首先,国内种企在研发投入和研发能力上远远落后于国际种企,且我国种子产业格局过于分散,单一种企难以形成国际竞争力;其次,部分先进性状种子存在明显的进口依赖性,尤其是具有先进性状的玉米种子、部分高端麦种以及优质蔬菜种子严重依赖进口;并且,我国对新性状研发产权的保护力度仍然不足,目前全球范围内共75个国家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其中大部分国家加入年文本,我国仅加入年文本,导致在保护育种原始创新、扩大品种权人的权利范围、延长保护期限、规范农户特权等方面均存在差距。

3.3公司种业市占率国内第二,育种与研发能力卓越

年先正达前身Ciba公司收购美国种子公司FunkSeedsInternational,开始涉足种子行业。随着Ciba、Sandoz等公司在种子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并购,龙头地位逐渐显现。先正达种子具有领先的生物育种技术与研发能力,在余条产品线中累计开发6,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产品,通过整合先正达种子、中种集团、三北种业、荃银高科的品种与业务资源,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第二。

先正达集团的核心技术对种子业务收入的贡献为%,是种子业务收入的全部来源。公司在全球主要的种子市场上建立超过个育种和种质改良中心,相关生物技术研发主要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RTP园区和中国北京的创新中心开展。

先正达集团的种子业务主要进行种子产品的研发、生产、推广与销售。公司种子产品主要包括玉米和大豆种子、其他大田作物种子(包括水稻、油籽、大麦和小麦等种子)、蔬菜种子、花卉种子和其他种子。-年公司种子业务收入分别为.1亿元、.1亿元和.1亿元。

-年玉米和大豆种子分别实现收入94.5亿元、96.1亿元和1,02.6亿元。年同比增长6.84%,一方面因为玉米种子在拉丁美洲地区销量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因为北美地区大豆种子市场从年耕地面积减少和恶劣天气影响中恢复,实现销量快速增长。

-年其他大田作物种子分别实现收入48.4亿元、47.0亿元和48.1亿元。年公司在阿根廷地区向日葵种植面积减少,向日葵种子销量减少,收入同比下降3.06%;年公司其他大田作物种子在东欧及拉美地区的销售收入实现增长,收入同比增长2.4%。

-年蔬菜种子分别实现收入43.2亿元、42.8亿元和45.1亿元。年先正达集团在北美、拉丁美洲和中国地区的甜玉米种植面积减少,蔬菜种子收入同比略有下降;年随着公司在全球各地区蔬菜种子的销量增加,蔬菜种子的收入同比上升5.22%。

分区域看,年,种子产品销售收入小幅增长,其中,拉丁美洲、亚太地区和中国地区种子收入均有增长。年,种子产品销售收入增长3.65%,欧洲、非洲及中东地区、北美洲、亚太地区及中国地区种子收入增长明显。

-年欧洲、非洲及中东地区分别实现种子收入76.9亿元、76.2亿元和77.1亿元,年公公司在欧洲、非洲及中东地区的向日葵和玉米的市场份额增加,种子收入略有上升。

-年拉丁美洲地区分别实现种子收入48.7亿元、51.1亿元和51.1亿元。年公司“Safrinha”(二茬玉米)种植季增加以及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增加,相比年收入增长4.83%。

-年北美地区分别实现种子收入65.5亿元、55.2亿元和60.5亿元。年北美地区极端天气导致农户种植季延迟,同时农户种植面积减少,从而减少了种子的市场需求,种子收入相比年减少15.83%;年北美地区种子业务逐渐从极端天气中恢复,农户种植面积增加,种子收入增加9.70%,

-年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分别实现种子收入18.6亿元、22.1亿元和24.0亿元。年公司新玉米种子产品发布后东盟地区销售大幅增加,收入相比年增长18.73%;年随着印度及印度尼西亚的销售持续增加,种子收入同比增加8.82%。

-年中国地区分别实现种子收入9.8亿元、10.1亿元和12.4亿元。年先正达南通收购三北种业49%的股权并于年11月获得其67%的表决权从而实现对其并表,种子收入同比增长22.95%。

毛利率方面,-年公司种子产品的毛利率为43.9%、48.6%、48.9%,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毛利率37.2%、37.6%和34.8%。

4、作物营养业务:研发投入高,潜在市场大

作物营养产品是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营养环境的物料,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高度依赖的“营养品”。作物营养产品的产业链主要分为“原材料-基础肥生产-二次加工-销售”等环节。作物营养产品属于传统的资源密集型产业,随着全球耕地面积下降、人口逐步增加,作物营养产品需求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尤其以发展中国家需求最为活跃。

4.1国际:亚非地区增长明显,生物质肥迅速发展

据ModorIntelligence和灼识咨询数据显示,年全球作物营养产品市场规模为1,亿美元,年以来年复合增长率3.5%,亚洲和非洲地区市场增长明显,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6%。基础肥中,氮肥长期以来是规模最大的细分品类,年市场占比约为46%;随着市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生物质肥行业正在快速发展,有望保持年化10%以上快速增长。

4.2国内:准入门槛低,竞争格局分散

我国耕地面积总体有限,但作物营养产品单位面积施用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为英国的2倍、美国的3.7倍、澳大利亚的9.4倍,核心原因是基础肥用量过大、比例失衡、复合率低,且农户为保证施肥效果过度施用,缺乏科学指导。

我国作物营养产品行业准入门槛不高、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企业间格局分散、竞争白热化,其中尤以氮肥和磷肥两种基础肥料产能过剩情况较为严重,而钾肥因上游资源不足又需要大量进口。根据ModorIntelligence和灼识咨询数据统计,-年中国作物营养产品市场规模从2,亿元上升至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4%,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8%。

据灼识咨询统计,先正达集团作物营养产品业务国内领先,年公司在中国作物营养产品行业市场占有率达到10%,位居第一位,第二到第五名分别是云天化(8%)、新洋丰(5%)、安徽辉隆农资(4%)、金正大(4%)。

4.3公司作物营养产品收入基本稳定,基础肥收入占比逾60%

公司作物营养业务的研发总部为中化农业临沂研发中心,拥有由50多位研发人员组成的专业研发团队、专业的作物营养研发实验室、先进的作物营养、土壤和作物测试室、用于测试作物营养产品肥力的人造气候室以及玻璃温室、以及微、小型田间试验区和作物营养产品生产中小型实验区,为“国家作物营养减量增效科技创新联盟”的产学研基地,目前公司共有养分高效利用技术、微生物肥料技术等5项作物营养核心技术。

先正达集团作物营养产品收入与各产品占比较为稳定,主要集中在基础肥,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等。公司作物营养产品销售主要以中国地区为主,完全覆盖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的农业省份,辐射西北、西南的主要农业地区。-年,公司作物营养产品收入分别为.0亿元、.5亿元、.0亿元。

-年,公司基础肥的收入分别为.0亿元、.8亿元和.9亿元,占作物营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3.0%、64.0%和63.1%;复合肥收入分别为58.9亿元、58.5亿元和56.0亿元,占作物营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6.0%、26.4%和27.2%。年受疫情影响,农业生产和需求低迷,肥料价格大降,基础肥和复合肥收入有所下降。-年,公司饲钙收入稳定在8.3-8.8亿元,占作物营养收入的比重在4.0%左右。

-年,公司特种肥收入分别为1.0亿元、2.3亿元和3.6亿元,占作物营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5%、1.0%和1.8%,特种肥是公司作物营养业务近年重点培育产品,公司推出大量元素水溶肥、有机功能水溶肥、中微量元素肥、土壤调理剂等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高端产品,特种肥近三年收入高速增长。

毛利率方面,-年公司作物营养产品毛利率分别为6.3%、7.3%、7.8%,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原因是公司作物营养业务着重于下游分销与技术服务推广,而云天化和新洋丰作为资源型化肥企业,均有矿产资源,生产成本较低,因此毛利率较高。

5、现代农业服务:竞争格局分散,前景广阔

5.1美国现代农业服务体系高度完善

美国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高度完善,具有多层次和高协同等特点,主要由*府部门、私营企业以及农业合作社三部分组成。*府部门主要起服务作用,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信贷资金、创造完善发达的流通体系等,行*干预较少。此外,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府大力扶持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并通过财*支出构建完善的农业信息平台,使美国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更加现代化和数字化。

5.2国内农业服务行业体系尚处初级阶段

我国农业服务行业体系有待完善。总体看,中国农业生产服务业尚处于初级阶段,体系结构尚未完全明晰,信息化、数字化、机械化率与加快农业现代化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市场主体仍然呈现小而散的竞争格局,亟需市场引领者带动。

5.3搭建数字平台,MAPbeside全程品控溯源

公司的现代农业服务主要包括农服业务、农产业务及数字农业服务:

在农服业务方面,公司依托全球先进的技术和产品积累,开发适应属地环境和品质需求的最佳种植技术解决方案,帮助农户实现更高效益的种植决策。包括种子、植保产品、作物营养产品在内的农业投入品,及种植规划、品种筛选、土壤改良、测土配肥、定制植保等农业服务,并且通过农艺师及MAP乡村服务站共同实现服务落地。

在农产业务方面,公司对接下游加工和销售渠道,根据订单要求帮助农户合理规划种植方案,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产销对接效率;同时依托于MAP服务从种植管理到农产加工、产品销售的全程数据获取和沉淀,公司打造了MAPbeside全程品控溯源平台,为品质农产品提供了更高的溢价能力。

在数字农业服务方面,公司搭建了基于SOA的智慧农业GIS遥感平台,实现农田精准管理;同时研发了区域气象预报模式融合算法,显著提高气象预报范围精度和准确率;另外公司自主研发了针对病虫害、杂草和作物缺素情况的AI图像识别引擎,显著提高各类病虫草害识别精准度。

-年公司现代农业服务业务收入分别为8.8亿元、16.0亿元和49.5亿元,全部来自于中国境内。公司现代农业服务模式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现代农业综合解决方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并在全国不断新建MAP技术服务中心。-年,公司现代农业服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2.1%、.1%;-年,农产业务生态合作伙伴数量由50个增长至约个,收入从7.0亿元增长至38.5亿元,上涨%;农服业务收入年至年从1.6亿元增加至10.9亿元,上涨.1%。

6、创新机制完善,持续增加研发投入

6.1创新体系成熟,研发中心布局全球

先正达集团作为农业领域的创新引擎,在其业务各个领域都拥有独特的专有技术和研发能力,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在全球农业领域内开拓创新成果的应用。公司遵循系统化的研发流程,研发团队聘请了各创新领域内的顶尖科学家并在新业务拓展中积极与全球科研院所、学术机构、行业专家、领先企业等开展创新合作。

植保领域的研发过程包括植保研究(化合物的研究和筛选)和植保开发(产品的开发和上市准备)两个阶段,涵盖化学、生物学、产品安全及登记四个方面,从产品开发到上市一般需要近10年的时间。具体可分为七个步骤:先导化合物合成、先导化合物研究、优化、选择、化合物验证、初期开发和后期开发。种子业务的研发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研究与筛选、开发和上市准备),五个阶段(早期研究、概念验证、早期开发、后期开发和商业化应用前期),根据在相应阶段的策略和预算设定的参数指标进行研发决策。作物营养研发中心在研发过程中实行“七步法”,包括需求分析/提炼指标、产品初步设计、技术攻关、产品试制、田间试验、推广示范、优化完善七个步骤。现代农业业务的技术研发遵循闸门管理流程,包括需求确认、立项评审、成果评审和应用评价管理环节。

先正达集团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主要产品,快速、高效地开发新产品并开展新产品注册。年公司核心技术带来的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达到81.5%,-年公司植保业务收入中核心技术贡献达到97%,种子业务收入中核心技术贡献达到%,核心技术对作物营养业务和现代农业服务也有一定贡献。

6.2研发投入高,核心技术优势明显

先正达始终将研发作为核心战略之一,一直保持高额研发投入,拥有庞大且具有竞争力的研发团队,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多个研发站点。截至年12月31日,公司的研发人员为7,人,占全体员工总人数的16.44%,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分别高达92.0亿元、95.3亿元、99.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65%、6.59%、6.54%,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6.3四大业务领域全面覆盖,研发成果显著

公司现有58个在研项目,其中,植物保护领域21个,覆盖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杀线虫剂等领域;种子业务29个,包括玉米、大豆、小麦、向日葵、番茄、莴苣、芸苔、辣椒、香瓜等;作物营养业务5个,主要为功能肥、生态肥、特种肥、增效基础肥、核心母粒;现代农业服务3个,涉及调氮提品质技术、抗逆稳产技术、优果率提升技术等。同时,为了补充内部专业知识,以及引入新技术,公司与世界各地的顶尖大学、研究机构和商业机构之间有超过个研发合作项目。

研究成果方面,-年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获颁18项重要奖项,覆盖植保、种子、农业技术等领域。其中,-年获奖数分别为8项、4项、6项。

7、风险提示:

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法律和*策风险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