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
大连国产大豆报价元/吨,涨跌0元/吨;
佳木斯国产大豆报价元/吨,涨跌0元/吨;
北安国产大豆报价元/吨,涨跌0元/吨;
嫩江国产大豆报价元/吨,涨跌0元/吨;
黑河国产大豆报价元/吨,涨跌0元/吨;
长春国产大豆报价元/吨,涨跌0元/吨;
哈尔滨国产大豆报价元/吨,涨跌0元/吨。
从新季大豆收割上市初期,市场给出的价格每天都在上涨,然而还是没有受到多少量,主要还是因为上市初期的新季大豆水分达不到收购标准,为数不多的好粮被农户惜售提价,价格低了根本不卖。随着国家试探性收购,中储粮给出的价格比市场价格低了不少,再加上随着天气转好上量增加,而大豆市场的终端消费需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价格开始下滑,毛粮最高价格从2.55元下调到了2.25元,部分质量较差的价格在2.15元左右。
虽然价格下调,但是部分农户还是选择了分批出手一部分,回笼部分资金开始准备秋种,大部分农户还是在持续观望,大豆市场的上量一直不怎么景气。随着豆制品加工企业开始库存紧缺,供应不足,周末价格开始回调,部分地区最高涨幅到了1毛钱,部分地区的收购价格在2.35左右。快手号:Zglyxxzb快手名:A中国粮油
大豆再次上涨,农户惜售情绪严重,在中储粮给出收购价格之后,大豆市场降温,价格出现回落,由最高毛粮价格2.55元/斤调整到2.25元/斤,但周末这两天大豆价格再次上涨,目前毛粮销售价格达到2.35元/斤,今年的大豆市场不同于往年,价差变大,前几年的都是每次2分钱的涨掉,今年直接扩大到5分钱一个波动,不仅波动变大了,处于农户与贸易商中间的大豆经纪人的价格也水涨船高,由5厘钱变成1分钱。
上一周现货市场大豆价格走势先扬后抑,农户收粮心态不积极,贸易商方面对现货价格变动也比较敏感,一方面怕收不到粮,另一方面又怕受到高价粮出货困难,因此市场成交寥寥。对于中储粮本周公布各地的收购价格,市场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个价格太低,很难收上来,加上近期豆制品终端需求好转,下游蛋白厂建仓意愿仍存,导致贸易商库存消耗殆尽,市场上出现暂时性缺粮,以及关内大豆减产明显,优质优价现象明显,贸易商出货节奏较快,加上港口进口大豆出货受限,均给国产市场大豆行情带来支撑。总的来说,预计短期国产大豆价格或震荡偏强运行。
今年中储粮的卖粮落下了帷幕,今年从6月12日至10月15日的23次拍卖,计划拍卖.6万吨,实际成交.87万吨,成交均价为.12元/吨。
中储粮收购价格对市场影响分析:首先,收购价格远低于市场预期,可能短期收不到粮,但若贸易商竞价交到中储粮,叠加农民的卖粮高峰期到来,中储粮收购价和市场收购价格的价差将越来越低,这就意味着中储粮对市场的指导价还是会打压到粮价。
第二,这场博弈中,主要是市场的卖方和卖方之间的博弈,若农户先有了恐慌心理,开始集中卖粮,那么大豆有可能出现踩踏式下跌。综合来看,短期中储粮的收购价格短期对价格的作用是稳定,但若要集中收购恐怕后期依然要上调收价格,因目前农户的惜售心理依然较强,且下游蛋白厂和食品厂需求的转好对价格依然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建议大家分期分批卖粮,控制好节奏。
产销区现货短期或继续弱稳
本周价格上涨原因:首先,由于产区前期天气原因,今年收割进度较往年推迟半个月,市场上陈豆消耗殆尽,新粮集中上市推迟,提振国产大豆价格上涨。贸易商积极囤货,农民惜售情绪持续升温,多地市场出现暂时性缺粮进一步推高豆价。再次,下游蛋白企业需求好转,以及关内大豆减产明显,优质优价现象明显,贸易商出货节奏较快,对大豆价格依然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后期价格回落原因:中央储备直属库发布大豆收购公告,收购价格低于市场现货价格,给大豆市场释放不利信号,且下游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对于市场高价大豆开始观望,贸易商挺价心理有所松动。
中储粮释放不利信号导致上周的下半周大豆价格出现回落之后,部分前期高价订购大豆的下游终端出现亏损,纷纷悔单,造成个别地区出现恐慌心理,且新豆产量增加已是大概率事件,随着大豆收割陆续推进,国产大豆供应可能转为宽松,以及中储粮收购价格低于市场预期,均不利于国产大豆价格行情。但是在今年粮食价格整体出现上涨的背景下,各方资金纷纷流入粮食市场,且大多基层农户继续持粮看涨,加上南方高蛋白大豆较受市场欢迎,又限制大豆下行空间。综合而言,短期国产大豆行情或小幅下跌,后期需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