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防癌抗癌推荐成分或元素二十二它是ldq [复制链接]

1#

它是天然雌激素

不仅能延缓衰老

改善更年期症状

还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如何摄取大豆异*酮更能

发挥防癌抗癌的功效呢?

来听一听

医院

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一病区主任

硕士研究生导师

高启龙博士

怎么说?

01一种天然雌激素

大豆异*酮是*酮类化合物,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豆类、谷类、水果、蔬菜等多种植物中。主要来源于豆科植物的荚豆类,大豆中的含量较高,为0.1%-0.5%。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大豆中大豆异*酮的含量略有差异。由于是从植物中提取,并且与雌激素有相似结构,因此大豆异*酮又称植物雌激素。

实际上,大豆异*酮的雌激素活性十分微弱,仅为内源性雌激素—雌二醇活性的1/~1/00,人体吸收率约为10%-40%,大部分被肠道代谢,最终由尿液排出。

大豆异*酮对人体的作用:

1双向调节雌激素水平

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时,大豆异*酮以“竞争”方式占据受体位置,同样发挥弱雌激素效应。但由于它的活性仅为体内雌激素的2%,因此从总体上表现出降低体内雌激素的效果。因此大豆异*酮具有延缓女性机能衰退、降低雌激素对人体的影响的作用。

正常的雌激素水平对于维持女性健康状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大豆异*酮的活性和吸收率较低,但其能够生成比雌激素活性更高的雌马酚,并且其在雌激素调节方面具有双向作用。在高雌激素环境中,大豆异*酮竞争性的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使体内的雌激素不能再与之结合产生激素效应,降低激素过量的影响。在低雌激素环境中则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因此大豆异*酮通过调节女性雌激素水平来提高健康状态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

2预防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摄食大豆制品的人群能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减少血总胆固醇浓度,降低心脏病发病率。大豆异*酮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是多元化的,较成熟的机制有抗氧化作用、受体调节、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等。

大豆异*酮可使血小板活性降低,减少在血管壁上沉积和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大豆异*酮可显著升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心肌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还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扩张血管、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并有抗心率失常作用。

3降血脂

经常摄入大豆异*酮能降低高血脂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而高密度胆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则没有影响。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豆制品中还有五大调节血脂的能手:大豆蛋白、大豆卵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并且不含胆固醇。

4防癌抗癌

大豆异*酮的雌激素作用影响到激素分泌、代谢生物学活性、蛋白质合成、生长因子活性,是天然的癌症化学预防剂。大豆异*酮结构和雌激素相似,能减少雌激素与受体结合的机会,从而降低雌激素活性,减少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高而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还有研究表明,摄取较多大豆异*酮(来源为豆类制品)有助降低19%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5改善认知功能

高启龙博士介绍,更年期女性增加大豆异*酮摄取,具有改善认知功能及情绪的效果。还能降低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生风险。

6防治妇女骨质疏松

大豆异*酮具有雌激素作用,却没有使用雌激素的副作用。卵巢功能衰退后引起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可导致中年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对于雌激素水平较低者,大豆异*酮表现为弱雌激素作用,与成骨细胞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加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基质的产生、分泌和骨矿化过程,还能阻止破骨细胞酸的分泌,使骨质流失减少,提高骨骼强度,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此外,大豆异*酮能增加强机体对钙的利用,增加骨密度,因此还能增强其它补钙制剂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人体摄入较高及剂量的大豆异*酮的大豆蛋白,可提高腰椎骨的骨密度。

7预防糖尿病

用大豆异*酮对糖尿病进行干预时,发现它可抑制小肠对糖的吸收,更好地调整体内糖代谢平衡。大豆异*酮的弱雌激素样作用对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也有一定的调节功能,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

8抗衰老作用

长期补充大豆异*酮可使体内雌激素保持正常水平,推迟绝经期的来临,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还可改善更年期不适。流行病学观察发现,摄取较多*豆制品的亚洲女性(特别是中国与日本)除了有较低的更年期热潮红症状发生率(约25%,北美85%),且雌激素相关癌症、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发病率也低于西方国家女性,被认为与摄入较多的大豆异*酮有关。

02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亚洲国家居民的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病率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过去一直认为这源于亚洲居民饮食中典型的总脂肪与饱和脂肪含量低、膳食纤维含量高的特点。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豆的高消费量是亚洲居民这类癌症低发的主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乳癌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发病率远低于欧美国家,认为这与中、日等亚洲国家民众摄入的大豆异*酮明显多于西方国家有关。并且,亚洲人移居美国并接受西方饮食方式后,其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都明显升高。

大豆异*酮的抗癌特性突出,能阻碍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而且只对癌细胞有作用,对正常细胞并无影响。异*酮还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能阻止氧自由基的生成,而氧自由基是一种强致癌因素。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世界权威医学杂志《癌症》中有研究指出,大豆异*酮能够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中美联合研究的结果显示,大豆摄入能降低25%的乳腺癌复发风险,对雌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保护作用更明显。外源性雌激素水平过高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之一,与外源性雌激素相比,大豆异*酮的调节更温和。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大豆异*酮对子宫内膜癌、肺癌、胃癌、结肠癌、卵巢癌、甲状腺癌、肝癌和皮肤癌的生长、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此外,豆类中的其它营养素也在抗癌中扮演重要的协同角色,如皂苷、植酸和蛋白酶抑制剂。

大豆异*酮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类雌激素和抗激素作用;②抗氧化作用;③调节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④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⑤抑制拓扑异构酶的活性;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

03调节雌激素的双刃剑

年6月,根据流行病学分析的结果,高剂量膳食摄入的异*酮与诊断为乳腺癌的女性的全因死亡率呈现负相关。该研究由美加两国的研究人员联合完成,发表于《Cancer》杂志上。

此项研究发现,饮食中大豆异*酮摄入量最高与最低的妇女相比,全因死亡率降低了21%。但是,高剂量异*酮摄入与降低死亡率风险之间的联系似乎仅仅局限于激素受体阴性的肿瘤患者和未接受乳腺癌激素治疗的妇女。是否应建议诊断患有乳腺癌的妇女多吃或少吃大豆食品,特别是那些接受激素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策略的妇女,这仍然是有争议的。

在此之后,美国和中国共同进行的大规模研究一致显示,非激素依赖型乳腺癌患者摄入大豆并没有任何的伤害。因此,如果之前的饮食中已时常摄入大豆,不建议患者停止食用大豆食品,而合理数量的大豆食品可作为健康和均衡饮食的一部分。

然而,乳腺癌中的激素依赖型患者,对于大豆异*酮的摄入就要格外谨慎了。对于这类患者,医生一般都会直接切除卵巢或者通过药物抑制卵巢以及肾上腺分泌的雌激素来帮助治疗。虽然大豆异*酮相比雌激素对人体的作用要小得多,但是毕竟大豆异*酮是类雌激素,所以也会起到一定的雌激素作用。这类人群应该减少甚至杜绝含有大豆异*酮的食物的摄入。

安全注意事项:雌激素受体呈现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大豆(异*酮)的摄入量应向医生或营养师咨询后决定。但在人口层面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作为整体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应考虑进食更多的大豆类食物。

04这些人群少服用

豆类食品作为人类饮食中的一部分已有悠久历史,含有天然大豆异*酮,具有高安全性,每天可以饮用-ml的豆浆。如果每天能吃到2两大豆的话就可满足80~mg大豆异*酮的摄入量。

一则为期6个月的研究也指出,单独服用大豆异*酮补充品(每日mg)呈现耐受良好,未发生副作用。大豆异*酮确实对更年期妇女的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初期症状不明显时,每天可补充50~60mg。如果到中期或后期,症状较明显或是更加严重,可增加到mg,注意休息,并保持心情愉悦。

由于异*酮代谢与肠道菌有关,因此抗生素疗程可能干扰异*酮作用,并且勿与抗雌激素药物并用。

含有大豆异*酮的膳食补充剂或保健食品,一般情况下只要合理服用,不会有明显的副作用。但是因为大豆异*酮作为雌激素的补充,如果服用过量的话,可能会带来一些因为雌激素增多而引起的不适症状,所以要掌握好正确的用法用量。

大豆异*酮膳食补充剂的服用禁忌:

1未成年女性

未成年女性的子宫和卵巢等尚未发育完全,服用大豆异*酮会影响正常的发育,容易出现性早熟。

2备孕、孕妇和哺乳期的女性

如果在这些特殊阶段服用大豆异*酮,其中的成分会通过胎盘或乳汁进入到胎儿或婴儿体内,进而会影响发育。

3患有跟雌激素有关病症的患者

与雌激素有关的疾病患者服用大豆异*酮,不仅对疾病的治疗没有帮助,反而会导致病情加重。

最后老高提醒您,防癌是一项“系统工程”,仍然要建立在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之上,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坚持运动,才能有助于防癌。

相关链接:

防癌抗癌推荐成分或元素十七:它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这样摄入还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防癌抗癌推荐成分或元素十八:它有助于减肥和改善便秘,这样摄入还能防癌抗癌!

防癌抗癌推荐成分或元素十九:它是驻扎在肠道内的健康*团,适量补充还能防癌抗癌!

防癌抗癌推荐成分或元素二十:它是益生菌的食物,摄入适量还能防癌抗癌!

防癌抗癌推荐成分或元素二十一:它是“天然青霉素”,这样食用还能够防癌抗癌!

请转发给您身边不爱吃豆制品朋友们!

我是医院医生高启龙,大家可以叫我高博士或者老高,了解更多肿瘤科普知识,欢迎识别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