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赵叶冰、肖中仁):中粮集团*组副书记、总裁于旭波日前表示,受美国挑起史上最大规模 影响,中国市场对美国大豆进口的缺口,可以通过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来弥补。从长期趋势看,南美、黑海等地区耕地资源还有较大潜力,可以在全球大豆供应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于旭波7月10日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大豆出口市场。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折合约625万吨豆油和2600万吨豆粕。但豆油和豆粕的可替代性较强,全球有比较充足的供应。他说,“从豆油来看,全球植物油的贸易量超过8000万吨,豆油缺口可通过进口豆油、菜油、葵油等植物油种来满足。因为美国豆油出口只占全球豆油贸易量的10%。从豆粕来看,全球油料和粕类贸易品种也非常丰富,规模也很大,可以通过增加以下四个方面的进口,来满足国内豆粕需求缺口:一是增加从南美等国家大豆进口,因为全球大豆贸易量60%以上在南美、加拿大地区;二是增加菜籽,还有葵花籽等油料进口;三是增加豆粕、菜粕、葵粕和鱼粉等动植物蛋白的进口。四是增加肉类进口。”
于旭波说,由美方挑起的 正在改变大豆的国际贸易格局。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大豆进口量同比大幅下降,而从南美进口量大幅增加。他分析说,“从长期趋势来看,南美、黑海等地区的耕地资源有非常大的优势,完全可以在大豆的供应体系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口国别多元化,实际上对中国长远的农产品和食品的供应更加健康;减少美国大豆进口,对其他国家而言也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于旭波还指出,目前,中粮集团是南美、黑海等地领先的粮食贸易商,可以发挥国际贸易能力,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现在中粮在海外销售、海外收储网络达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贸易量超过了1亿吨。一方面我们加大设施的全球布局,另外我们还紧密地联合国际化大粮商,像南美、加拿大,还有黑海地区的贸易商或加工商,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中粮把市场机会带给他们,他们把当地资源、收储网络和我们进行合作。特别是最近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策,大豆免税进口的国别开放更多了,从未来的税收*策来看,调控空间也非常大,所以一定能够保证国内市场充足稳定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