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外生冲击下中国大豆产业安全现状挑战与机
TUhjnbcbe - 2023/7/23 19:00:00
白癜风中药药方 http://m.39.net/pf/a_4790119.html

作者:杨辉林嘉柏林佳

摘要: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频发,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酵,大豆贸易不确定性加剧。一系列的外生冲击改变了国际贸易环境,也使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大豆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多重冲击给大豆国际贸易及我国大豆产业安全带来的重大影响。指出我国大豆进口来源高度集中,外生冲击引发的大豆市场动荡为我国大豆贸易的长期发展带来隐患,但也具备潜在的发展机遇。我国应当利用好外生冲击发生的时机,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宽大豆进口来源,降低进口高度依赖的风险,保障我国大豆产业持续安全健康发展。

粮食安全是国家生存之根,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一直秉持着“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大豆是中国农业第四大作物,国内庞大的大豆消费需求使大豆成为中国同其他国家联系的纽带。大豆贸易能够体现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国际化的程度,也能反映出贸易带来的产业安全隐患。目前国际环境动荡不安,“俄乌冲突”备受瞩目,两国经济均受到冲击,国际贸易环境也遭受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进口是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对于中国来说,大豆产业安全是影响国内养殖业饲料供给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粮食安全主要体现为一个国家获取粮食的能力,而粮食获取能力取决于该国家的粮食生产量、粮食储备量和食物净进口量。中国是人地关系极为紧张的国家,基于当下国内大豆需求增长的现实情况与生产资源与技术有限的约束,中国的大豆产业安全更多地体现在进口安全方面,即贸易性粮食安全。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已达到1.亿t,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年大豆进口量为.28万t,略有减少。但是,中国对大豆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一方面,大豆作为高蛋白作物,既能提供食用蛋白,又能提供人类消费的油脂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大豆的需求量也将随之增长;另一方面,大豆压榨后生产的豆粕是养殖业饲料的主要成分之一,每年有超过80%的进口大豆用于加工动物饲料[1],这方面的大豆需求也将持续。虽然进口大豆是我国满足国内需求缺口的必然选择,但过高的国际市场利用程度也意味着更大的贸易风险[2]。

目前,外生冲击既影响了国际大豆市场供给布局,又威胁了中国大豆供需保障,使得中国在大豆贸易方面的脆弱性更加凸显,将对中国大豆的产业安全产业深远影响。一方面,年以来,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中美通过加征关税进行博弈,巴西成为中国进口大豆的主要来源国[3];另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大豆主产国在生产方面受到影响,尤其是巴西,疫情可能会影响大豆的贸易流通渠道,导致运输成本增加,运输效率降低。另外,伴随着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签订,中美逐渐恢复贸易往来,但新冠疫情影响了我国农产品进口可获性和进口需求,在此影响下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实施便也存在了不确定性[4]。本文拟在梳理外部环境变动与中国大豆进口格局变化的基础上,揭示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探讨中国改善大豆产业生存环境的可能性,旨在为保障我国大豆供应及大豆产业安全提供参考。

1大豆供需现状分析

1.1大豆生产情况分析

1.1.1大豆产能无法满足需求

国外的种植技术与种植补贴等*策体系日渐完善,大豆产业发展空前壮大,产量一度超越中国。而此时,由于受到耕地资源和大豆种植技术的制约,以及人们日渐增长的消费需求,中国大豆的产能无法承担庞大的需求量。中国大豆产量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年以前,大豆产量不超过万t;—年,中国大豆产量增加到万t;之后开始回落,产量在万t上下浮动。年大豆产量回升到万t,而同年中国大豆消费量为万t,产量仅为消费量的16%。年中国大豆进口量首次超过出口量,同比去年大豆进口量增长1倍,自年后大豆进口增幅趋于平缓(图1)。通过分析中国大豆的产需情况,能够看出大豆产量始终没超过万t,而需求量却逐年上升[5];同时对比美国历年大豆产量,国内大豆的产能无法与之抗衡。

图1—年中美大豆产量及中国大豆消费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布瑞克农业数据库(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生冲击下中国大豆产业安全现状挑战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