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们常吃的方便面,能泡能煮能炒还能干吃,总之各种吃法都可以。如果把方便面放在经常被“饥饿”困扰的古代战场上,很多人会以为那绝对是战场上的“神器”。*粮在古代战场上可以说是特别重要的补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可是古战场的名言。
好吃的方便面提起古代的那些波澜壮阔战争,我们眼前首先会浮现出明晃晃的盔甲,弥漫的烟尘,和那些手持弓箭长矛的呐喊者冲锋陷阵的战士。
但是人们往往会忽略了,在金戈铁马后面,那些在烈日和严寒中,在坎坷的小道上,推着独轮车和木质的“平板车”疲惫不堪、举步维艰的百姓。
古代没有火车、飞机和汽车,也没有宽阔的公路,只能靠奴隶和农夫推着这些小车支援前线,满足士兵们的吃饭需求。
行*古代*粮并不丰富,都是五谷杂粮制品,根据时期不同吃的东西也不一样,秦汉之前以小米为主,也就是粟,汉代开始扩大小麦的规模,普通人家都吃的是麦粒直接做成的饭,粗糙难咽,富贵阶层才能享受到面粉,可以吃到面条,馒头,面饼等面粉制品。此时水稻只有南方有,产量也有限,玉米花生红薯这些高产量的农作物直到明朝才引进到国内,*粮一般都是吃一些耐放,即食的制品。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那时候如果有了方便面,这事就好办多了。方便面保质期至少是三个月,一个士兵带上一箱方便面(60袋X克,重量6公斤)可以吃20天,来回干粮就有了。即使把饭量增加一倍,只需要带上两箱就可以了。古人的智慧不比我们现代人差,那为何不采取方便面作为行*主粮呢?
一.缺少面粉古代的粮食主要成分是小米,和高粱米,小米没有黏性,无法做成面条,但是高粱米可以,当然高粱米的口感实在是难以下咽,太粗糙。
二.油料古代吃油可不是容易的事,主要是油的生产太费劲了。
人类榨油的手段是工业革命之后才提升的在古代,磨坊主要任务是磨粉,而榨油的那种磨是一种极其细的磨,而且死重,推磨自古以来就是重体力劳动。
古人口粮都成为问题,因此大豆,油菜,花生油料作物种的不多。其实,直到今天,中国人依然需要从全世界,北美,南美进口大豆,生产食用油,以及饲料豆粕。
其次,推磨,挤压榨油需要的动力太大,古代依靠牲畜,人力,需要太大,而用水做动力的磨坊有很少,所以成本就高。
三.吃多了会腻方便面吃多了会腻。这不是挑剔不挑剔的问题,而是人的消化系统能不能承受的问题。
当年抗美援朝的时候,为了解决给养, 大量用炒面作为*粮(那时候的炒面不是现在的炒面条,而是炒面粉)。这种炒面的好处是方便携带,耐储存,可以直接吃,这点在很多报告文学里就有 战士一口雪就一口炒面的描述。
但坏处就是人不能长期吃,即便是意志力刚强的 战士也不行。因为这种炒面吃多了会胃泛酸水,嘴干裂。
方便面相比于炒面,优缺点一样,有的吃总比饿肚子强,但是长期吃肯定会腻。影响正常的消化系统。
结语:*队是一个国家的保障,*粮更在意的是质量,因为行*打仗不是开玩笑,如果造成营养不足这种情况,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所以说不是方便储运和食用就能作为*粮,单纯的方便面并不能作为*粮,它充饥可以但是不能长期食用。事实上现代的*粮大多都是罐头、压缩食品和一些自热的食物,而且这些食物的用料与做工非常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