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口大豆集中入港,豆粕价格反而“插翅大涨”,背后有何猫腻?
根据机构预测,随着本月进口大豆入港规模预计达到万吨,下个月或将在~万吨左右。这一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南美地区大豆丰产预期逐步兑现,国内油厂原料库存也将不断累加。
然而,与进口大豆预期相反的是,本月国内现货豆粕市场却纷纷出现价格下跌的现象。与6月初相比,现货豆粕价格下降了数百元,挂牌报价逐步降至元/吨以下。左右逢源的市场,口口相传,洛阳纸贵,豆粕供应突然短缺,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豆粕价格必然会飙涨。
但是,实际上进口大豆预期较高,国内油厂开工率也维持在60%左右,大豆节拍压榨依然处于稳定状态,现货豆粕价格并不应该呈现上涨的趋势。那么,背后是否存在什么“猫腻”呢?笔者认为,豆粕价格反而飙涨存在两方面原因:
其一,美豆价格走高,天气炒作引发市场热议!6月份,美豆价格持续飙升,最高达到了美分/蒲式耳。其中,气象干旱加剧了新作大豆的担忧,使市场对美豆优质比例担忧加大,市场上也加剧了对于新作大豆减产的预期。这进一步支撑了美豆价格走高。受美豆价格走高影响,国内连粕价格也不断上涨,特别是美豆进入生长关键期,美国大豆产区持续受到干旱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于新作大豆减产的担忧,支撑了国内进口大豆的上涨,连粕价格上涨,同时带动了现货豆粕方面,油厂积极挺价。
其二,国内市场恐慌情绪不断升温,下游市场豆粕交投积极性反弹!市场对于现货豆粕价格上涨的恐慌情绪日益升温。受美豆价格走高影响,带动国内连粕价格上涨。市场情绪严重紧张,豆粕贸易以及饲料企业间的成交占比大幅增长。贸易商纷纷看好市场表现,上周五远期豆粕成交量超过62万吨,市场上出现了看涨的趋势。
总之,受美豆干旱天气的影响,国际大豆价格持续走高,带动了国内现货豆粕的强势上涨。进口大豆虽然规模较大,但由于现货豆粕成交量持续放量,油厂豆粕储备相对缓慢,市场仍有持续走高的趋势。因此,需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