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昌玉报道
9月22日,是全国农民丰收欢庆的大日子。在改革开放前沿广东清远英德九龙峰林小镇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豆专题“农民丰收节”。
整个活动现场没有华丽的装饰背景,到处挂满了株株超百荚的大豆植株,多种豆制品香气弥漫飘荡,客家豆腐年的文化演绎和18大类60余种新型技术同台演艺“入木三分”地诉说着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技术进步,湾区“豆三代”故事的演绎,引发了大家对“未来谁种地”和“如何种地”的广泛共鸣与深入思考。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妇女联合会、清远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以及来自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全国专用大豆产业技术联盟、中国城商联、广东省博士团、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广东省大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花生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广东省农业主体联盟、广东省农业律师联盟、广东省科研院校、广东省委办公厅驻河头扶贫工作队、清远市和英德市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企业家和余名当地村民、乡土专家、返乡度假乡贤等参加了盛会。
本次大会上,广东“世界大豆加工厂”年加工万吨大豆稳控全国1/4总量的统计信息成为了最大的“冲击波”,刷新了大众认知。会上,东道主“九龙峰林小镇”专门规划出23亩地建设“湾区豆腐小镇”,“豆世界”、“微豆”、“长沙泛龙”、“威而信”、“村土派”等来自全国11个省区的家涉大豆产业、文化、科技的企业家、科学家抱团加盟,并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奠基仪式。
据统计,首批加盟的土地、资金、专利、技术、设备、市场等要素资源估值超17.28亿元,多以股权形式参与共建开发。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与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决定把“湾区豆腐小镇”作为中国大豆产业科技要素交流交易的长效落地平台。“豆品豆食”演艺体验区还专设了“东西部协作”、“南北区合作”、“扶贫特产交流”等特展区,以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豆制品美食展演区。正所谓,“小豆链动全球”,湾区大市场撬动大豆产业科技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构建与合作。
大豆年历史传承
大豆起源于中国,有着年的种植和食用历史,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可贵的蛋白质源,自淮南王刘安炼丹创制出豆腐至今,中华民族代代传承创新,演绎出了近万种豆制品及膳食文化,是中国餐桌上的标志性食品。大豆及豆制品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牛乳”等,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和医学家推崇的保健食品。据统计,大豆通过食物链传递供应了人类70%左右的蛋白,我国45%左右的食用油是大豆油,其意义之深远可见一斑。为此,中国于年专项发布“大豆振兴计划”。目前,中国每年需要1亿吨以上的大豆,国内只能生产自给18%左右,主要用于餐桌上的豆制品加工供应。今天,中国豆制品已经像茶叶、瓷器、丝绸一样享誉世界,英文中的“豆腐”直接就是汉语拼音“Doufu”。
广东“世界大豆加工厂”
据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刘登高介绍,广东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豆加工厂”,多年来稳控全国1/4左右超万吨的大豆加工总量,其中每年压榨进口大豆-万吨,连续10多年蝉联饲料生产第一大省。此外,广东食品大豆加工规模很大,纯利润稳居全国第一,仅“调味品”市值就远超亿元。豆豉是广东第二大发酵豆制品,由豆豉衍生出了各种豆豉酱、豆豉鲮鱼罐头等产品,多年来广东豆豉制品一直在全国行业市场独占鳌头、稳居第一,其中杨帆豆豉是全球最大的豆豉加工企业。广东非发酵豆制品如豆奶、腐竹、客家豆花、客家豆腐产量和品牌也都处于全国前列,其中维他奶和客家婆豆花都是在同类产品中全球最大的加工企业。
广东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文化体系中豆制品文化都浓墨重彩,不单是餐桌上的佳肴,更演绎成为了“祭祀祖先”、“家人团聚”、“庆丰收”、“度佳节”的必备圣品。其中,深居客家的先民更是“靠山吃山”把豆制品演绎得淋漓尽致,至今还完整地保留了唐代豆画、客家酿豆腐(北方饺子文化)、古法生晒酱油、豆酱、豆干、腐竹等众多文化传承,其中清远英德、佛冈等地的客家人更是在历史长河中把客家、广府等地的豆制品文化兼容并蓄,传承和演绎出更多变幻。像佛冈县高岗镇社岗下村传统的“豆腐节”,在当地已有余年历史,是我国最悠久的豆腐节,于年列入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成为佛冈的民俗文化品牌之一,每年都吸引百万游客前来参与。还有英德九龙历年坚持举办“重阳节豆腐文化节”,已经成为了当地农业旅游的一张标志名片,“九龙豆腐”已享誉省内外。除了“原味”传承,清远英德还是一片产业科技推陈出新的“热土”。
本次大会汇聚了全国一大批的大豆产业主体,横贯大豆产业全链条、纵贯中国南北全域,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海天、厨帮、李锦记、圣丰等知名品牌,还有一大批行业老将和新锐,例如中油集团、先正达集团中国、中科华大功能农业、黑龙江富民种业等种子、肥料、农药、机具等“投入品”经营企业;有珠海微豆酸奶、清远广九食品、北大荒中垦(广东)食品、嫩江市翔隆等豆产品生产企业;有长沙泛龙食品、山东豆黄金、广东碧泉食品科技、广东阳帆食品、长岗坡渡槽、五月红、广东豆本营、广东百家鲜等豆制品加工企业,还有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万人迷科技、广东便捷神科技、深圳市点筹互联网、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东合拓所等一大批金融、物流、商流、法律配套服务平台。真可谓“群英荟萃”、“跨界衔接”、“串珠成链”!
据统计,本次盛会共汇聚了天南海北以豆为原料的饮品、干品、精品余种,除了黑豆腐竹、古法酱油、豆豉、豆干、豆泡等常见大豆制品外,花生、绿豆、红豆等其他豆类食品、礼品,如“黑花生奶昔”、“绿豆糕点”、“红豆薏仁”等商品也“搭车”亮相,五彩斑斓的豆制品让人眼花缭乱、胃口大开。因为参展产品(食品、礼品)等种类繁多,“豆品豆食”展区还专门分列了“东西部协作”、“南北区合作”、“湾区菜篮子加盟”、“一带一路交流”等几大板块特展,以期定向引导资源链接、要素嫁接。展区内,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断发出爽朗的笑声;除了“摊主与游客”的互动,还交错延伸出很多“摊主与摊主”的合作,广东佛山“豆世界”的豆腐花与湖南长沙的“村土派”的豆豉胖头鱼现场“联姻”组合成了“豆花伴侣”,广东威而信热泵干燥机与广九食品携手成了上下游合作伙伴。东西部协作区的“霉豆腐”、“豆沙月饼”、“麻辣豆棒”等一大批豆制品特产直接签约进入广东“便捷神”、广东沁田农业、广东马马先社区直供体系。
22日上午开幕式结束后,一场别具一格的奠基仪式在九龙峰林小镇举行,来自全国大豆产业的科学家、企业家、要素平台共同参加了“湾区豆腐小镇”的奠基仪式。众嘉宾挥锹培土,由家企业法人(个人)结盟共建占地23亩的“湾区豆腐小镇”首期工程正式动工。首期工程中包括了“九龙豆食屋咖”、“世界豆制品美食大观园”、“中国大豆产业科技交易系统”等版块平台。据“湾区豆腐小镇”负责人透露,二期工程拟依托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建设“华南大豆科创中心”、“大豆博物馆”、“豆类功能食品研究院”等科研、科技、科普平台。
22日下午,由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广东省大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花生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广东省博士团联合主办的“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科技交易大会”在九龙峰林小镇大会堂举行,华南农业大学年海教授代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通报了科研科技进展,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郑奕雄教授代表广东省花生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通报了体系科研科技进展,华南农业大学方祥教授代表广东省大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报了科技孵化转化进展。之后,经前期几轮精选脱颖而出的9项技术和5宗要素予以路演预挂牌,省建行、省农行、省交易集团等金融单位和十余家风投平台参加了科技交易大会。初步统计,本次大会除了专利、技术交易(预挂牌)外,再加上链条供销嫁接,撮合成功的合作(交易)总金额共达到万元(不含土地类要素)。
会上,还专门举行了“粤黑合作”黑龙江大豆直供湾区的签约仪式。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刘玉涛博士表示,随着“湾区豆腐小镇”的落成启用,此类会议每年都会举行,以久久为功、汇聚要素、抱团协作,用好湾区万吨“支点”撬动大豆产业科技“双循环”新布局。
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创中心主任刘玉涛接受采访
英德市国业旅游副总经理姜林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