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不仅是经济责任,更是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越是在经济困难和经济下行时,作为政策性银行,农发行越要深刻认识当前形势的复杂严峻性,坚决扛起政策性金融的责任担当。对标党、国务院方针政策和任务要求,我们要深刻剖析面对的挑战,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全力以赴,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作用。
一、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保持业务稳定增长压力大
1.优质市场化承贷主体不足。
一是粮棉油信贷业务受政策和市场影响较大。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后,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俄乌冲突以来,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代表的国际粮价高企,全球粮食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夏粮托市收购也难以启动,长期以政策性收储为主体的农发行在加快适应粮食市场化改革、全面服务粮食全产业链供应链的专业能力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
二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对基础设施信贷的挤出效应明显。年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大幅增加、节奏大幅提前、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申报政策更加灵活,对农发行业务发展挤出效应明显,前期营销的很多意向融资项目受到影响。
三是疫情对项目转化效率产生严重影响。年初以来,国内多地疫情反复,原材料运输、施工进度等均受到严重影响,已立项存量项目进度滞后或基本处于停工状态,有的项目建设要素已发生变更,按照放支同审要求,短期实现大额投放困难较大。新审批建设项目方面,尽管各地建立简政放权和资料容缺机制,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但从选址、可研、规划设计、立项、预算、财审、办理证明、公开招投标、项目实施到贷款落地,仍需较多审批环节和时间。
四是贷款高位运行带来的存量盘活压力较大。农发行近五年贷款累放和累收量均呈现逐年增加态势,实现1亿元贷款净增所需投放量从2.8亿元增加至4.3亿元左右。且随着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诸多举措的不断落地,基础设施贷款面临的提前还款压力较前两年显著增长,实现贷款可持续增长需投入的信贷资源更多。
五是业务边界限制影响。按现行业务边界规定,农发行业务领域局限在县城和农村,城区内的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改造、城市绿化等符合农发行业务范围的政府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