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小小的豆腐,究竟有多少种创新解法?
文:CathyWang
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大豆在中国已有年种植历史,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制作的豆腐、豆浆、豆干、豆皮等豆制品也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之一。
尽管有着较为成熟的豆制品消费习惯,受到生鲜制品保质期较短、销售半径有限、不同地区口味差异、行业法规及相关标准不健全等因素影响,我国豆制品产业集中度偏低,产品种类相对贫乏,90%的市场份额被传统手工作坊和地域性小企业占领。
年初,祖名股份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中国亿豆制品市场诞生第一股。然而,作为全国豆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祖名销售额占比不足1%。传承千年的豆制品如何打破固有观念焕发生机?如何为消费者带来与时俱进的创新豆制品?
而在Foodaily研究日本豆制品市场时,主食、甜点、零食、饮料、功能性食品等琳琅满目的产品类型、多样化的食用场景设定、考究的产品包装,豆制品无缝渗透着日本居民的日常饮食。
图片来源:ryutsuu.biz
根据日本豆类协会的统计数据,年日本居民豆制品摄入量约为61.4g/天。对比国内,年5月部分省市居民膳食营养报告显示,即使在“最爱吃豆腐”的浙江,人均摄入量也不过19g/天。
近年来,大豆原料价格的上涨,使得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不少豆制品企业濒临破产;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豆制品需求量逐渐减少,部分家庭企业缺少接班人也被迫暂停事业。根据厚生劳动省统计数据,年到年期间,日本豆制品制造商从家左右锐减到家。
图片来源:maff.go.jp
尽管市场逐渐萎缩,不少企业依然没有放弃创新探索的步伐。其中,Foodaily注意到,日本最大的豆制品企业“相模屋”,自年创立以来,保留豆腐传统风味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产品线几乎涵盖豆腐所有细分品类,市场占有率约为日本全境四分之一。
年,相模屋成为日本豆制品行业首家销售额突破亿元的企业,年销售额达亿日元,相较年实现销售业绩11倍增长。
图片来源:相模屋
那么,相模屋是如何围绕豆腐进行产品创新,为传统的豆制品行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与生机的呢?品牌逆势增长、稳居行业龙头、经久不衰的商业秘诀是什么?对于有着同源饮食文化的中国市场,相模屋又有哪些借鉴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期——相模屋。
01
日本豆制品代名词,
相模屋品牌是如何诞生的?
豆腐早在17世纪的江户时代,便已进入日本民众的日常食谱。二战期间,劳动力短缺,以及大豆被用于充当燃料,许多豆制品工厂艰难度日,与此同时,日本民间掀起自制豆腐的热潮。
二战结束后,日本粮食极度短缺,供给严重不足。“如果做生意的话,还是想经营食品”,为了维持生计,创始人江原将目光锁定在了营养丰富、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豆腐。
依托着姐姐一家对于豆腐生产设备和工匠的资助,年,江原开设了自己的豆腐店。为了感谢姐姐一家的帮助,江原将居住地神奈川县的古国名“相模”作为豆腐店的名称。
图片来源:相模屋
创立70余年来,相模屋将品牌名称中包含的“感谢之心”作为事业发展的根基,以“传统是不断的革新(伝統は革新の連続である)”为使命,深耕豆制品产品研发,逐步扩大工厂产能。通过一款款美味健康的豆腐产品,向广大消费者和给予品牌帮助的合作伙伴传达感谢和敬意。
图片来源:相模屋
新鲜豆腐、油炸豆腐、豆腐火锅、豆腐面、豆腐汤、豆腐沙拉、豆腐饮料,以及以豆腐为原料制作的披萨、奶酪、海胆、植物肉等······相模屋不断刷新传统豆腐的固有认知,打造多元消费体验,荣获农日本食粮新闻食品Hit大赏优秀hit奖、mognavi零食大赏最佳单项奖等多项大奖。
图片来源:相模屋
那么,相模屋如何将一块小小的豆腐做到花样百出?围绕豆腐,相模屋打造了怎样的产品矩阵?这些产品有何特色?解决了消费者哪些痛点和需求?顺应或引领了怎样的饮食潮流?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相模屋的豆腐世界。
02
打破固有认知,
相模屋解锁豆腐创新无限可能
作为日本最大的豆制品企业,相模屋产品数量多达百余种。据日经商业统计,年相模屋生产销售约款豆制品,年销售额28亿日元;尽管出于提高生产速度和产品品质的考虑,后续只保留了约款精锐产品,年相模屋年销售额猛增至90亿日元。
图片来源:相模屋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民众对健康营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