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豆粕市场迎开门红养殖企业却雪上加霜
TUhjnbcbe - 2025/1/17 19:44:00

摘要:89万吨,一季度大豆进口量同比有所减少,进口大豆到港量减少且价格或相对偏高,对春节后大豆行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政策的支撑稳定、保障生猪的价格平稳回落,防止出现“由于养殖户对市场的恐慌性心理出现生猪产能过快下跌”的局面,防止后期的生猪生产再次大起大落。

期货市场上,虎年第一个交易日(2月7日),豆粕期货主力合约就遇涨停;现货市场上,国内各区域豆粕现货价格也较春节前上涨-元/吨。业内人士表示,进口大豆减产牵连国内豆粕身价走高,最为“受苦”的当属养殖企业。

豆粕大涨逻辑是什么

春节假期刚过,期货市场上的豆粕价格便创下历史新高。2月7日,豆粕主力合约开盘后直接涨停,报元/吨。而现货市场上,活跃在华东、华中、华南市场上的生猪、家禽、海鲜养殖企业也纷纷收到了饲料涨价通知。

业内人士表示,进口大豆价格上涨抬高了国内市场上的豆粕身价。根据中国汇易网统计数据,年,我国消费大豆万吨,自产大豆万吨,进口大豆万吨,约86%的大豆需求要依赖进口。

“大豆最大的用途就是压榨,大豆压榨的产品有两种:78.5%的豆粕,18.5%的豆油。”国内某种业企业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豆粕和豆油价格的上涨,将带动大豆价格的上涨;大豆因为天气原因造成的减产,也会造成豆粕和豆油价格的飙升。

大宗商品分析机构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分析师边婷婷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本次豆粕期货、现货行情均是受到南美大豆减产预期的影响。2月份,各机构对南美三国(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大豆产量预估较1月仍下调万吨左右。南美大豆产量不断下调之后,令市场买家将部分需求转向其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大豆。美国大豆期货价格随之大涨,受此影响,国内低价售粮积极性稍显一般。但价格上涨后下游接受程度也一般,拿货积极性并不高。

年一季度,进口大豆数量减少或影响国内大豆、豆粕等相关产品的市场行情。边婷婷表示,预计一季度进口大豆到港量为.5万吨,而年一季度大豆的到港量为.89万吨,一季度大豆进口量同比有所减少,进口大豆到港量减少且价格或相对偏高,对春节后大豆行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养殖企业“雪上加霜”

“豆粕是在饲料中最大宗的植物蛋白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毫无疑问会带动整个植物蛋白原料的价格上涨,进而推动饲料成品料价格的上涨,最终传导至下游养殖成本的增加,令养殖利润进一步雪上加霜。”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分析师邹洪林表示:“以饲料环节占比最高的猪料为例,受2月7日国内豆粕现货价格较节前整体上涨-元/吨的影响,结合目前的其他原料价格和生猪出栏价,养殖利润亏损会扩大至元/头。”

饲料成本上涨令亏损严重的养殖企业“雪上加霜”。养猪巨头牧原股份表示,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比在55%左右。新希望表示,年生猪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约42%。同时因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国内豆粕现货价格也大幅上涨等因素,生猪养殖成本同比明显上升,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出现大幅亏损。

“玉米价格上涨后,养殖端对豆粕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开年豆粕价格就上涨,也令养殖企业有些慌张。”河南某猪企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在猪周期下行阶段,饲料价格上涨,养殖企业更需要大量的现金流,负债也会相应增加。现在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国内的小麦、大麦、菜粕等替代部分玉米、大豆。

豆粕价格走高趋势或难持续。“目前,豆粕现货价格急速上涨,供应紧张,这令本就养殖利润不佳的下游企业采购者较为谨慎。目前现货市场购销相对清淡,价格的上涨后需求尚未跟上,因此也限制了大豆的上涨幅度。春节后大豆价格或窄幅震荡调整的格局。春耕前期也就是3月份左右,农户的售粮意向也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豆粕市场迎开门红养殖企业却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