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俄合作发展大豆产业,取长补短各取所需,
TUhjnbcbe - 2025/1/23 20:46: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www.yunweituan.com/m/

3月26-28日黑河,中国农科院的大豆专家与俄联邦全俄大豆科学研究所的专家齐聚一堂,探讨了中俄合作发展大豆产业的相关问题,双方达成多项共识。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其中大豆占了最大的比例,主要用于养殖业,满足提高大家日常肉类消费水平。大豆供应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最重要部分之一。

目前我国除了各地零散种植,东北是最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为了保障大豆的产量,国家出台政策,在东三省鼓励农民种植,补贴是比玉米水稻还高的,年比玉米高元/亩。可见加快大豆生产非常紧迫。

但限于土地的综合利用,很多土地需要种植玉米,水稻,果蔬等作物,因此提高补贴有利于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但是还需要大量进口,俄罗斯面积广阔,其东部我们大豆主产区气候相似,是非常好的扩展空间。

俄乌危机前,俄罗斯对我国大豆出口是非常少的,一个是主要开发欧洲,那里有广阔的麦类产区,远东地区开发少,开发地区也很少种植低产的大豆。二是,俄罗斯主要粮食不含大豆,重视程度不够,大豆品种落后。

俄乌危机后,对欧洲出口麦类作物有了层层壁垒,俄罗斯全线东转,大国所需的大豆成为了俄罗斯农业部门和农民的新目标。

年,中国进口大豆.9万吨,进口额.9亿元,同比增加11.4%和4.8%。其中巴西万吨,增加21.1%,美国万吨,降低13%。

年,俄罗斯种了万公顷大豆,产量万吨,增长了10%左右,出口基本上到了我国。它是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第一大进口来源,进口量为.26万吨,占据我国非转基因大豆进口总量的75.94%。

俄罗斯还有很大的种植,出口潜力,这是双方都非常关心的。

会议达成的共识有三点,一是基于中国东北北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近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在中俄两国分别设立作物系统长期定位试验,按照统一布局和方案,开展农业资源与生态观测,共享试验数据。二是推动中俄大豆联合育种。近期就两国大豆品种审定系统及审批流程进行交流,推动大豆新品种进入对方国家参加品种试验和审定推广。中俄双方通过共享南繁试验基地等途径开展合作育种。三是联合举办中俄大豆生物育种培训班,加强技术交流,培养青年骨干。

从上面共识可以知道,我们国家农业专家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大豆品种和生产技术是超过俄罗斯的,双方可以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可以在俄罗斯引进我国的优质大豆品种,并进行进一步观测开发。当然了,大豆肯定销往国内,满足市场需求。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俄合作发展大豆产业,取长补短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