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广运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和大豆-玉米间作栽培及配套机械化技术,实现大豆玉米协同稳产高效,连日来,务川自治县组织种植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街道)、村组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引导粮农适度规模规范种植大豆玉米,促进大豆玉米产量质量“双提升”。
在都濡街道沙坝村枫香坪、申家堡组,高级农艺师邹敏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农户种植习惯,从近年粮食补贴政策、大豆-玉米间作种植现状、间作模式、适宜小型机械作业的大豆-玉米种植方式等方面,向当地余户粮农深入浅出讲解了大豆玉米:“2+3”模式,即玉米与大豆行间距离50-60cm,玉米与玉米行间距离40cm,大豆与大豆行间距离30-40cm;玉米单位株距17-20cm、双株距34-40cm,大豆株距12cm。保证玉米亩栽-株,大豆亩栽株以上;“2+4”模式,即玉米与大豆行间距离50-60cm,玉米与玉米行间距离40cm,大豆与大豆行间距离30cm;玉米单株距15-18cm、双株距30-36cm,大豆株距15cm。保证玉米亩栽-株,大豆亩栽株以上关键环节技术要领,让粮农看到了希望。
在大坪街道甘禾社区、丹砂村,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申茂容结合村情实际,着力培训农民、服务春耕,把“技能培训”和“春耕生产”有机结合,理论授课与田间讲解双管齐下,为两村余户在家劳动力讲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双丰收。
“我一辈子都是种庄稼的,今天听了申技术员讲的间种方式,还可以,这种间种方式少花劳力,还能成倍增加收入,今年我一定要试试。”丹砂村村民申强听了讲解,笑呵呵地说。
今年,务川在16个乡镇(街道)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3万亩,为确保项目实施高效,该县着力质量兴粮、绿色兴粮,在春耕生产关键时节,及时组织农技干部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培训,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粮农心坎上。目前,全县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18期(次),培训粮农近人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悦
编辑金忠秀
编审赵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