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目前我国大豆生产主要分布在东北松嫩平原、华北平原、黄淮平原以及陕西、山西等地区,其中东北地区大豆年产量占全国的40%左右,是我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基地,黄淮平原年产量约占全国的30%左右,为我国第二大大豆产区。总体来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变化不大,增幅较小,大豆产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由于其他三个主要大豆生产国(美国、阿根廷、巴西)的大豆产量和播种面积都得到了较快的增加,虽然我国仍然处于世界第四位。研究所涉及数据截止至年。
表1:年-年我国大豆产量及贸易的相关数据
1大豆生产减缓
根据图中我国的大豆产量来看,自从年有统计数据以来,我国大豆产量相比于人口增长速度比较缓慢,这为我国在国际大豆贸易中日渐衰败埋下伏笔。根据发展情况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从年-年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内我国大豆产量基本稳定在万吨左右。从年-年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内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升,大豆产量虽有波动但是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年我国大豆产量更是达到了峰值,约为万吨。年-至今为第三阶段,这一时期内我国大豆产量开始逐步下降,这与我国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地无人经营有很大关系。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根据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来看,也能反映我国在大豆国际贸易方面的被动局面。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从年的万公顷降至年的万公顷,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了近万公顷,使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严重不足。而且大豆种植面积也一直处于波动的状态,但是自年以来下降明显。
图1:我国大豆-年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
2大豆进口量大
20世纪70年代前,我国大豆主要以出口为主,50年代中后期大豆有少量的进口。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大豆的进口发展基本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呈缓慢增长的态势,而自年之后大豆进口数量呈直线增长的趋势。-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增长缓慢,年进口量维持在万吨以内。-1年,我国大豆年进口量维持在万吨以内。-0年间,我国大豆进口量迅速增加,0年首次突破了一千万吨。6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突破了0万吨,7年仅我国大陆地区大豆进口量达到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年间,我国进口量增加了万吨,增长幅度达到惊人的%。
图2:我国大豆-年进口量变化
3大豆出口量小
由图可知,我国-年间大豆年出口量基本上维持保持不变,其中年我国大豆出口量是32万吨,年仅有11万吨,年我国大豆出口量为15.71万吨。-年间我国大豆出口量增加较快,年我国大豆出口量达到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之后我国大豆出口量不断减少,之后我国出口量便完全低于万吨。相比于我国巨大的大豆进口量,大豆出口的确杯水车薪,这也决定了我国在世界大豆贸易中缺少定价权。
图3:我国大豆-年出口量变化
4大豆贸易存在逆差
图4:-年我国大豆国际贸易顺差与逆差变化
贸易顺差和逆差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好坏的重要指标,当本国处于贸易逆差的处境,会造成大量的资本外流。而比较我国的大豆贸易额可以发现:我国处于严重的贸易逆差阶段。从世界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从年开始可以进行我国大豆进出口顺差的比较。从年-0年,我国的贸易顺差几乎为零,也就是大豆的贸易处于“无利且没有伤害”的阶段。1年之后,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贸易逆差逐年加大。年,我国的大豆贸易逆差已经达到.6亿美元,开始突破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