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怀石料理大鱼大肉,其实大错特错日本四大菜
TUhjnbcbe - 2025/4/25 22:09:00

日本人要如何向外国人说明日本料理?

日本在古代会狩猎、会吃肉。但是,随着佛教传入,就逐渐减少吃肉。日本的神道教也讨厌吃肉,所以日本料理鲜少有肉。另外,日本四季分明,四面环海,所以有丰富的鱼和蔬菜,享受这些食材的美味,就是日本料理。

除了食材可以呈现四季的变化之外,连使用的器皿、摆盘的方式,或是汤里加的香料,如山椒嫩芽、柚子皮等香料、生鱼片的配菜、一般的配菜等等,也都可以传达季节的讯息。

现在的日本料理,主要可以分成本膳料理、会席料理、怀石料理、精进料理(素斋)四大类。最正式的日本料理就是本膳料理。本膳料理源自于室町时代,招待贵族大名等上流阶级的料理。用餐方式,就是把每一人份的料理放在足付托盘上,端出来置于客人面前。

基本的三膳料理形态,依序是本膳、二之膳(第二膳)、三之膳(第三膳)。如果要进一步增加菜肴的数目,就是与之膳、五之膳。

镰仓时代很流行一种招待宾客的宴席叫做椀饭(有势力的御家人(和幕府将军有主从关系的武士),在特定节日向将军进献的礼仪性料理),烹调技术好像远不如现在的日本料理。但是,“盛宴”这个词就是来自椀饭。特别是正月的椀饭,御家人会捧着很多菜肴献给幕府将军。

到了室町时代,膳的使用方式确立后就称为本膳料理。本膳料理是深受大飨料理潮流影响,非常讲究礼法、规定的仪式料理。大飨料理是平安时代备受贵族喜爱、深受中国唐朝文化影响,把所有菜肴都放在名为“台盘”桌子的美食。

本膳料理一开始会先进行酒礼仪式──式三献,按一定的顺序先喝三轮酒,之后才进入“飨膳”阶段,也就是本膳料理中的本膳、二之膳、三之膳才会登场。根据小笠原流古籍的记载,“七五三本膳料理”,就是一之膳七菜,二之膳五菜,三之膳三菜。顺带一提,所谓七五三膳,指的并不是饭菜的数目,而是足付托盘的数目。

那时也有料理流派之分。譬如,平安时代,以藤原山荫为始祖的四条流、顺着四条流发展出的大草流、进士流等,这些流派也都有撰写料理书。

本膳有饭、汤、渍物、脍(以醋为基本调味的凉拌料理)、平(炖菜)。一汤三菜,基本是饭、汤、渍物、脍、炖菜、烧物(烤鱼类等食物)。如果要增加菜肴的数目,就以一汤二菜增加,例如:二汤五菜,三汤七菜。

膳食端上后,就把所有盖子揭开。右边的器物用右手揭,左边的器物用左手揭。揭开的盖子不能叠放一起,要把盖子的底足朝下放在足付托盘外。

在正式的宴席上,要依序先吃饭、喝汤、再吃饭、吃汤里的料、再吃饭。之后,才可以动筷子夹菜。开始夹菜之后,菜和菜之间一定要吃口饭(不能一直只吃菜)。本膳料理中,左侧是饭、右侧是汤,菜在最外侧。这种摆法,和一般和食摆放的位置相同。譬如,从吃饭的人来看,饭在左前方,味噌汤在右侧,烤鱼则放在距离自己最远的地方。

顺便一提,三之膳的烧物,是不可以吃的,因为这道菜,是要当作伴手礼带回家。以上告诉大家的,仅是一些基本常识。现在则有各式各样的上菜方式。以前的禅僧一天只吃两餐,到了夜里,就会用布卷起烤过的石头,抱在怀里对抗饥饿,这就是怀石料理的由来。所以怀石料理指的是用来垫肚子的轻食,是在茶席上,品茶之前所吃的一顿饭。

村田珠光(室町时代的茶人、僧人)随一休宗纯禅修,提出了侘茶(按:简朴寂静的茶道形式)的理念。茶圣千利休,受到了珠光门人武野绍鸥的影响,将侘茶发扬光大,把茶汤和料理组合在一起,确立了怀石料理的基础。怀石料理和会席料理的读音相同,都读作“kaiseki”,为了避免混淆,会将怀石料理称为茶怀石。

基本上,怀石料理是一汤三菜。首先,先把饭、汤、向付(生鱼片等)放在折敷托盘(边缘很浅的无脚架托盘)上端上来。吃过饭和汤之后,再给酒和酒杯,喝过酒之后,才享用向付。

添饭、加汤后,再上椀盛(炖菜)、烧物(烤物)、强肴(又叫进肴、预钵,即主菜,凉拌、醋物等)、箸洗(味道清淡、以蔬菜表现出季节感的汤)、八寸(下酒菜,菜色以当季的山珍海味为主),最后是汤斗(清汤)和渍物。全都享用完毕之后,用怀纸把饭碗、汤碗、装向付的碟子、筷子等全都擦拭一遍再盖上盖子。

就像配合正客(茶会中身分地位最高的人),从折敷托盘的右侧开始动筷子一样,听到正客把使用完毕的筷子(筷尖朝托盘的内侧)放入折敷托盘中间的声音之后,宴席的主人就可以去回收托盘。

怀石料理是为了品茶,而把茶和料理结合在一起。因此,在正式的茶会上,享用过料理之后,会循序上浓茶、薄茶。

浓茶的泡茶方式称为“练茶”,饮用方式为用一只茶碗(在茶道中,用来喝茶的碗状器具)中,依序传递下去喝。在品浓茶之前,会先上和菓子、豆馅馒头等日式点心;薄茶的特色则是清爽,有细致的泡沫。薄茶是个人用个人的茶碗泡茶。薄茶又叫做“おうす”(ousu)。在品薄茶之前,会先上落雁、有平糖等没有饀料的日式点心。

在茶席上,茶除了有浓茶、薄茶的区别之外,各流派也有各流派的品茶须知。品茶时,初学者可以参考旁人的动作,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虚心请教。

参加茶会时的穿着,有时就连日本人也会没有自信。所以我想告诉外国的人士,如果女性不穿和服,裙长最好在正座时可以盖过膝盖,因为长裤会压迫膝盖导致脚麻。

同样的道理,男性也要避免穿设计得太紧,或布料太薄容易伤膝盖的裤子。总而言之,穿着端庄、朴实,不要太花俏即可。

另外,参加茶会或宴席料理时,为了不伤到茶具及其他器物,记得要脱下戒指、手表,也尽量不要喷香水。还有,茶会中的怀石料理,只是用来垫垫肚子,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享受茶艺,所以和一般日本料理店,所提供的怀石料理是不一样的。日本料理店的怀石料理,基本上都是一道一道上的。把本膳料理简化成适合酒宴的料理,就是会席料理。

江户时代中期,会席料理是文人雅士聚会时所享用的料理。席间,这些人会写和歌、做俳句,用轻松愉快的心情享受料理。因此,一开始就会把所有料理端上来。不过,会席料理并没有固定的上菜形式,所以有的会把可以冷着吃的菜全都摆在一起,有的则会一道一道上。

会席料理会先上酒,这是和怀石料理不一样的地方。基本上,会席料理会在客人享用过料理和酒之后,最后才端上饭和汤。接下来,我要介绍一般会席料理的菜单。

首先,是前菜(料理上桌前的下酒菜),其次,是清汤。据说,汤品有为前菜解腻、促进肠胃蠕动的功效。只要在当季的鱼、蔬菜、山椒嫩芽、山椒等佐料上,倒入热腾腾的高汤,在揭开碗盖的那一瞬间,就可以闻到浓浓的季节香味。

接着,是生鱼片。生鱼片旁会搭配萝卜丝等。如果有好几种生鱼片的话,就会在不同生鱼片之间吃一点萝卜丝,让口中气味保持清爽。当然,也可以将生鱼片连同萝卜丝一起吃。

芥末虽然可以放入酱油中搅拌,但是直接放在生鱼片上享用,看起来会比较优美,而且还能享受芥末的香气。沾酱油时为了避免犯了泪筷(汤水自筷尖流下)的用筷禁忌,吃的时候要用左手拿着酱油碟。

烧物是指可以拿来做烧烤的食材,一整条有头有尾的鱼、切片的鱼、贝类、虾等海鲜,或牛肉、鸭肉等肉类都可以做成烧物。

炖菜,大都是用有盖子、名为“煮物碗”的器物来盛装。有的餐厅夏天也有供应凉的炖菜。

炸物,可选用当季的鱼或蔬菜来制作。吃的时候,可依个人喜好沾酱汁或是盐。沾的时候也要用左手拿起装酱汁的器物,避免酱汁滴落。

蒸物,用清蒸的方式烹调的菜肴。有茶碗蒸、酒蒸、蒸芜菁等,而土瓶蒸一般视为汤品。享用蒸物时,请不要用筷子找蒸物中的配料,或用附上的汤匙,把蒸物的食材都混在一起。

料理的最后会上醋物。醋物可以清洁口腔味道。大多数的会席料理,会在后半段上醋物。不过,醋物有促进食欲的功效,所以也有人会把醋物当前菜。食用醋物也很容易犯泪筷的禁忌,所以食用时,最好也用左手拿着装醋物的器物。

醋物之后,是白饭、酱汤和腌菜。白饭可用当季的食材做成炊饭、杂炊、茶泡饭等。

水果之后,如果再继续上和式点子、西式点心等点心类的美食也不足为奇。水果的果皮、籽要用怀纸包起来。如果没有带怀纸,就集中放在盘子或碟子的某个地方。

大家知道精进料理(按:素斋)是什么料理吗?精进料理就是只用蔬菜、海藻、谷物,完全不用鱼和肉所烹调的料理,据说是镰食时代,临济宗的开山始祖荣西禅师、曹洞宗的创始人道元禅师所留传下来的。寺院的膳食、进行守灵等法事时,就会端出精进料理。

佛教之所以会接纳精进料理,除了不杀生之外,也认为日常生活,只要摄取最低限度的营养就可以活下去,所以人不应偏食、挑食,更应戒美食。对僧侣而言,料理也是一种修行,就座之后全体合掌,进食中不能说话,而且要怀着感谢的心,将饭菜吃光。

在江户时代随着禅宗的一个宗派──黄檗宗所传下来的普茶料理,则是中国式的精进料理。这种普茶料理,是先把料理盛在大盘子里后,再各自用自己的盘子取用。在日本,基本上是一人一份餐点,所以对日本人而言,这种取餐方式非常特别。为了避免让料理淡而无味,精进料理会用植物油、味噌等来提味,藉此刺激食用者的味蕾,提高食欲。

精进料理不但用面粉、大豆等材料,创造了自己独持的料理世界,还深深的影响了镰仓时代之后的料理。除了京都、奈良、镰仓等地的寺院外,现在全国各地也都有专卖精进料理的餐厅。

精进二字的含意非常广泛。譬如:努力修行,在一定期间洁身自爱、坚守信仰,集中精神做好一件事,不吃荤等。我希望大家不要忘了,饮食不单单只是吃,上了餐桌,把吃饭的时间,当作是“磨练心智的场所”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1
查看完整版本: 怀石料理大鱼大肉,其实大错特错日本四大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