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没有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大豆了。”美国豆农汉塞尔曼无奈地说。先前,他已经把自家存放农具和种子的仓库也腾出来存储大豆。
美国是世界头号大豆种植和大豆出口国。去年,美国约有60%的大豆出口到中国。但是,据路透社11月21日报道,今年再次迎来大豆丰收季的美国豆农们却普遍面临销路不畅,大豆无仓可储的窘境。眼睁睁地看着自家的大豆一点点腐烂,变成今日很多美国豆农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美豆价格大幅下跌图自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group)
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今年美国大豆产量和玉米单产均创下历史新高,中美“ ”背景下,美豆期货连续下跌,创三年来最大跌幅。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风波,以及中国对美豆加征25%关税等反制措施的出台,作为世界最大大豆进口国的中国,对美国的大豆进口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为了止损,很多美国豆农们不得不一改过去即采即卖的模式,纷纷选择将收获的大豆存储起来,期望来年能够再卖出个好价格。
但是,当豆农们将大豆送往当地谷仓时,却发现那里早就没有空间容纳他们的大豆了。
据报道,目前美国几大由国际谷商运营的大谷仓都已经接近饱和。事实上,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早在今年秋天大豆收割季来临之前,美国粮食仓储能力就已经只剩下20%左右。
美国中西部州大豆库存激增图自彭博社
“没有人会再要他们(大豆)了。”豆农方特诺特在电话采访中这样说道。“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了。”
尽管,美国*府宣布计划拨亿美元补贴受到中美 影响的美国农民。但是,农民真正能够拿到手的钱事实上微乎其微,因为他们必须为自家的大豆找到“安身之所”而支付高额的费用。
谷仓空间吃紧,豆农们的大豆储存需要持续旺盛,让当地谷仓主们看到商机。据报道,伊利诺伊州中部的谷仓主对美农们加收高出原价40%的额外仓储费用,这进一步加重了豆农们的负担。
也有谷仓主表示,加收费用也是无奈之举,这只是为了防止美农再源源不断地把大豆送进来,因为已经没有空间可以去容纳更多的大豆了。
伊利诺伊州金格里奇农场,成排的大豆被包起来堆在田地上图自彭博社
无仓可储的农民,最后只能把大豆成堆地堆放在田地上。但是,大豆不同于玉米,极易受潮,不易保存。如保存不当,便会很快腐烂。
销路被阻断、出售价格大跌,加上无仓可储,看着辛苦得来的大豆在田头一点点腐烂,美农们的心在滴血。
据报道,在路易斯安那州,超过15%的大豆都因腐烂严重而已经无法出售。
美国“曲线救豆”计划
自从失去了中国这一大买家之后,美国的大豆销量就一直处于“愁云惨雾”之中。自9月以来,美国对华销售的大豆总量同比下降了86%,美国大豆的价格也一度跌到了近十年来的低点,而10月、11月和12月正好是美国大豆出口的关键月份,在这一关键节点,美国大豆真的能找到新买家吗?
数据显示,年,美国大豆占了越南大豆进口总量的六成以上,但总量也只有几百万吨,相比之下,中国年从美国进口了近万吨大豆,可见,尽管越南可以缓解美国大豆的滞销情况,但远远比不上中国的进口量级,更难以填补美国大豆缺失的出口市场。
但是,越南除了成为美国大豆的出口地,还有另一“功能”。此前,美国大豆出口商除了将“战场”从中国转移到孟加拉国和伊朗等国之外,还将部分滞销的美国大豆运往越南。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越南今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增加了93%,卸载后的美国大豆只要变更原产地,换上“假身份”后就可以继续销往中国。
美国大豆增产不增收,自然让美国豆农苦不堪言。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出口检验周报显示,年8月2日的一周,美国对中国装运吨大豆,占该周出口检验总量的7.2%,而这一数据在上一周是0%,两周前也是0%。为了弥补美国豆农损失,美国方面已经出台了亿美元援助计划,同时与欧盟签订协议,希望欧洲能进口更多的大豆。但由于中国离开后留下的缺口实在太大,欧洲国家显然吃不消。
中国就是不买美国大豆
十多年来,中国一直主导着全球大豆市场,占总消费量的近三分之一。但自从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进口关税以来,双方的大豆贸易实际上已经停止。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港口检验数据,自7月底以来,运往中国大陆的美国大豆船货不到50万吨。相比之下,年8月至11月期间,有将近万吨美国大豆发往中国。
中国很幸运,头号大豆出口国巴西今年早些时候的大豆收成创出纪录规模,而且尽管有人警告巴西大豆将在年底告罄,但该国出口速度持续保持纪录水平。
11月上半月期间巴西出口万吨大豆,这已超过去年的单月最高纪录万吨。10月出口量为万吨,是历年同期最高纪录的两倍有余。
在过去几年的某个时候开始,中国大豆需求变得貌似坚不可摧,而且会每年顺利成长。但或许现在情势正提醒我们,中国需求还是受制于所有大宗商品所遭遇的相同市场力量:价格。
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主力合约从年初到10月初上涨了20%。从那之后下跌了约10%,但1月合约仍处于五年高位,而这抑制了需求。
中国用了大量豆粕作为养猪饲料,但中国*府上个月发布饲料新规,降低动物饲料蛋白质含量。这是外界预期中国会用来降低大豆需求的另一个策略,但目前为止,大豆及豆粕价格上涨被认为是更有杀伤力的因素。
为了防止美豆的减少产生的联动效应,中国方面也做足了准备。比如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减少豆粕用量,增加其他油籽和粕类进口,弥补豆粕缺口;加大其他食用植物油供给力度;拓展大豆进口来源等。近日,中国方面就与巴西进行商谈,准备合资组建一个供大豆加工的工厂,从而推动巴西向中国出口更多已加工的豆粕。
中国撑过来了吗?
众所周知,巴西通常会全部耗尽每年的大豆供给,市场观察人士一直在耐心等待中国面临大豆短缺的局面出现。
正常情况下,中国在10月到1月期间会高度倚赖美国大豆供应。但截至11月中,中国订购的美国大豆销售仅有71.4万吨(而且还在持续缩减)。
据行业门户网站天下粮仓,截至11月11日,中国港口大豆库存总计万吨,较上年同期高出约33%,但低于10月中旬的纪录高位万吨。以中国消费速度的预估计算,这些库存能坚持不足四周。
但中国大概还有一些国储大豆,美国农业部估计最高为万吨,这意味着以这些国储和港口大豆库存,如果以稳定的速度消费,中国的供应量可以消费不到八周。
看上去供应量可能低得令人担忧,但由于巴西大豆很快将于明年初上市,实际上供应量可能足够了。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中国在不进口美国大豆的情况下就能挺过南美供应较低的关键时期。
巴西即将成熟的作物当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最大产地马托格罗索州的大豆种植已完成,种植速度较年底的此前最快速度高出约10个点,创下纪录最高速度。
截至周一,名列第二的巴拉那州已完成95%的大豆种植,这与去年创纪录的种植速度齐平。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