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大豆政策的效应Thinker各行各业
TUhjnbcbe - 2020/10/28 4:27:00

Introduction

作者:风铃

编者言

本文详细分析了中美 打响之后,东北油脂厂从亏损转为盈利的原因,整个分析过程思路清晰、逻辑缜密,最终结论呼之欲出,但笔者看破却不说破,留给读者无限思考回味的空间。

行业*策对本行业有显著影响,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导致小钢铁厂纷纷倒闭,房地产限购*策对房屋销售价格的影响等等。但影响行业的*策并不一定必须指向这个行业本身,如果两个行业紧密关联,指向一个行业的*策可以顺带把相关行业改变了。比较典型的是大豆种植*策之于大豆加工业。

中国每年要进口大量大豆。年进口了8,.1万吨,比年的9,.4万吨少了些。年国内大豆产量仅为1,万吨,算下来大豆86%需要进口。

国产大豆超过40%产自黑龙江省,年约-万吨。所以不奇怪00年代初当地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个小油脂厂,日加工能力在吨以上的油脂厂有88家。当时,尽管进口大豆越来越多,但黑龙江这些小油脂厂还能依靠当地的大豆资源勉强生存。

2年至5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从.2万亩增长到0多万亩,但后来随着生产物资价格上涨,农民种植成本上升,以至于出现价格倒挂,农民种植大豆意愿下降,此后种植面积呈现整体减少趋势。8年金融危机,大豆价格也大幅度下跌。大豆从每吨美元跌到每吨美元。*府为维持种植面积的稳定,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开始搞粮食临储收购*策以抬高粮价,缓解农民卖粮难问题。9年*府出面在黑龙江收购大豆,“8年秋粮上市时,大豆市场价只有1.66元/斤至1.77元/斤……而国家临储大豆收购价格为1.85元/斤……黑龙江省农民卖粮收入比上年增加近70亿元”。

对黑龙江本地小油脂厂来说,这个收储动作带来了至少两方面影响,第一大豆进了*府的储备仓库,总体上就缺少原料;第二原料成本抬高了—元/吨,再也无法与加工进口大豆的厂家竞争。

*府收储了几年,黑龙江大部分油脂厂就歇菜了几年。那些熬了几年熬不住的,就关门的关门,转业的转业,只剩下几家勉力维持。年“洋大豆逼停黑龙江九成榨油厂”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问题之一。

油脂厂的惨状是事实,有些企业家本身是人大代表、*协委员或行业协会领导,还有些企业家懂得通过人大代表、*协委员或行业协会反映情况,他们不断诉苦。然后,*府又开始可怜粮食加工企业,出台补贴粮食加工企业的*策。“纳入补贴范围企业在年3月23日至年4月30日期间收购入库,并于6月30日前加工的年省内新产玉米(标准水分)给予每吨元、大豆(标准水分)给予每吨元补贴”。

初看每吨补元很不错,仔细一想,大豆加工企业拿不到多少补贴。如果加工企业每日平均采购,*府只补了不到40天的采购,不到一年的九分之一,相当于全年每吨补贴30元。如果采购不是每日平均的,是有采收季节的,你认为大豆的采收季会在3月23日至4月30日期间吗?

还有这个补贴*策影响了大豆行情。大豆加工企业想拿补贴,就得在这个时间段采购,就可能引起这个时间段供求失衡,价格波动。实际结果是年“4月下旬,大豆价格达到最高值,为.3元/吨,环比4月中旬价格上涨21.5元/吨,涨幅为0.5%。4月上旬,大豆价格呈现最低值,为.3元/吨,环比3月下旬下跌10元/吨,跌幅为0.3%。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元/吨”。

数据来源:Wind资讯

所以大豆加工企业还是不满意,他们说原料价被抬高了超过元/吨,全年10万吨就是1万。补贴其中40天采购量大约1万吨,每吨元才万。为了拿这万补贴,就得在3月23日至4月30日间采购,这个时间段价高,又要增加差不多百万采购成本,万减万就只剩万,补贴能补回来啥?

油脂企业喊叫凄厉了,*府开始改变大豆生产补贴*策,从临储收购抬高市场价格间接让农民赚钱,改为直接向农户发放大豆生产者补贴,让大豆进行市场化交易,打开了大豆价格下行空间。

年“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为合法种植面积每亩元,比去年每亩增加约元。”黑龙江大豆亩产在公斤以下,按此计算每吨补贴超过了1元。大豆不用卖那么贵,农民也有钱挣。这样油脂企业就好过。

*府原先把大豆临储了,也不能一直放在库里,过三五年总要卖掉,这当然按陈粮卖,价格就降了下来。市面也多了好多大豆。

陈大豆榨出来的油会不会不如新大豆榨的油好,这我不知道,我问过油脂厂负责人不同原料的差异,他们说出油率没多少变化,豆粕反正是做饲料,陈大豆也没什么关系。

年6月到10月间,储备大豆抛向市场,“10月31日,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最后一期拍卖结束。本期计划销售大豆497吨,实际成交吨,成交率下降至84.2%,最高价3元/吨,最低价元/吨,平均价元/吨。……今年投放的国家临储大豆主要是年生产的,在拍卖成交的.7万吨大豆中,产大豆为万吨,占比大豆98.65%,年产的大豆只有2.7万吨,占比为1.35%”。抛售储备大豆的时间区间比较有意思,北半球的大豆大多在这个时间区间收获。

年黑龙江大豆产量万吨,储备大豆抛售万吨其中万吨在黑龙江,对市场的影响可想而知。中国经营报写了个“东北大豆部分产区亩产提高,国产大豆价格首次低于美国大豆”的报道,说新产大豆售价从开始的1.95元/斤跌到了后来的1.70-1.75元/斤,低于大连进口大豆价格0元/吨。很显然黑龙江的大豆生产者少卖了钱。另一方面,新华社年9月份写了个特稿“收获的季节,美国豆农忧心忡忡”。美国CBOT大豆期货从0以上跌到了以下。

这是个高风险高回报的时代,属于*徒的时代,只要在*局里没有退出,就有翻本的机会,当然也有被完全洗白的机会。那些还活着的油脂厂此时站在了风口上,平均元/吨的储备大豆,与市场的大豆比有元/吨的价格优势,加工出来的产品都一样卖,立马就来精神了。日加工0吨大豆,火的时候可以赚到超过50万。企业家们喜出望外,从苦哈哈挣扎在生死边缘,突然到日进50万,那是什么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他们满负荷生产。

万吨乘以元/吨,大约8.8亿元,这是那些还活着的油脂厂和其他大豆加工厂能瓜分的总额,是他们多年坚守的回报。钱当然得纳税人出,不过这没什么好议论的,人家说市场的大豆油价格保持了稳定,大豆油主要是群众吃了,大豆油涨价也不见得好。

这也说明, 有人受伤,也可能有人获利。如果 开打的决定权在能从 中获利的人手里,大概率地, 会打起来,且不会停止。

大豆收储*策原本是激励大豆种植,保证大豆供给稳定和保护农民收益,结果却造成了大豆加工企业利润的起起伏伏,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每个行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行业的*策必然通过相关连接而传导到另外一个行业,尤其像大豆生产与大豆加工这样上下游紧密相关的两个行业,因此我们在研究行业*策影响时一定要有发散思维,从整个生态链去研究。

现在问题来了,黑龙江的油脂厂申请授信要怎么看?

References: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豆政策的效应Thinker各行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