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大豆主要有粒用大豆和鲜食大豆(毛豆)两大类,具体品种及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品种选择
推荐福豆、莆豆5号、泉豆12号等粒用大豆新品种,闽豆5号、闽豆7号、毛豆3号等鲜食大豆新品种。
粒用大豆栽培选择中等肥力以上、排灌方便的田地种植,与非豆科作物轮作。以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2℃适时播种,闽西北地区在3月中旬,闽东南地区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春季要特别防涝排渍,遇旱要及时灌水。
采用“窄畦窄行穴播”(即畦宽带沟90厘米,双行穴播)种植方式,每穴定苗2-3株,春季闽西北地区每公顷种植19万株左右,闽东南地区每公顷种植18万株左右。秋季适当相应增加种植密度。春季采取“早促、控中、保尾”施肥措施,每公顷施公斤钙镁磷作底肥条施,闽西北红*壤地加施适量石灰。第一次在三叶期施用,每公顷施45公斤尿素和90公斤氯化钾,并结合轻耕;第二次视苗情而定,在初花至鼓粒前期每公顷施45-75公斤尿素,结合中耕培土。在中等肥力以上田块栽培,生长中期应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徒长。秋季重施基肥,及早追肥,鼓粒期适当进行根外追肥,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每公顷用2.3-3.0公斤,以促进结荚、籽粒饱满,注意必须在80%的荚变为褐色时及时收获,并进行摊晒后熟,以减少田间炸荚落粒。
鲜食大豆栽培
选择排灌条件方便、土层深厚、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pH值6.5左右的壤土或砂壤土种植。在整畦过程中,先进行翻犁晒白,然后进行精细整畦。整成畦宽80-85厘米(带沟),畦高25-30厘米。宜选择水旱轮作地块,忌豆科连作。春季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5℃直播。闽东南一般2月下旬至3月中旬,闽西北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前要精选种子,选用籽粒饱满、无裂皮、无病斑的上一年度秋繁种子。播前晒种1-2小时,以提高发芽势及发芽整齐度。播种后及时用土杂肥或砂质土覆盖。采取窄畦双行种植方式,可促进植株群体和个体生长协调,有效提高光合效率。行距25-35厘米,株距23-25厘米,每亩株数1.5万株左右,每亩用种量5公斤左右,每穴播两粒种子。
施肥上采用“攻头、保尾、控中”的原则,适当增施磷钾肥。结合整畦,每亩施用1吨农家肥加30公斤钙镁磷作基肥。一般于出苗后一星期内(第一对真叶未完全展开时)施第一次追肥,每亩用15公斤复合肥或15公斤碳酸氢铵、15公斤过磷酸钙混合均匀,兑水1吨浇施于畦中间。第二次追肥在分枝期,结合培土每亩施20公斤三元复合肥或20公斤碳酸氢铵、15公斤过磷酸钙混合均匀,兑水1吨施于畦中间。开花期一般不再追肥,如果苗小不能封行,还要轻追一次初花肥,每亩施用4公斤尿素。
鲜食大豆对水分较敏感,既需水又忌涝,一般幼苗期宜保持较低的土壤水分促发根。在发芽分化期至开花结荚期,应浅水勤灌,保持土壤见湿不见干,促根深扎,并防止落花落荚,进入鼓粒期宜干湿交替防早衰。采鲜荚一般是在全田荚果鼓粒达80%、荚壳外观呈翠绿时为最佳采收青鲜荚时期,此时豆仁鲜嫩风味好,外观、品质最好,出口等级高。
病虫草害防治播种后1-3天,亩用50%异松·乙草胺乳油70mL或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60mL,若使用机动喷雾器施药对水20kg、使用手(电)动喷雾器施药则对水45kg(用水量下同),均匀喷雾于畦面土表进行芽前除草。如土壤比较干燥,为提高防效,宜选用手(电)动喷雾器施药,其用水量可增至60kg以上。大豆炭疽病分别在始花期和盛花期每亩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25mL或43%戊唑醇悬浮剂13mL、25%咪酰胺乳油50mL、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克各防治1次。
在幼虫3龄前,每亩用3%*死蜱颗粒剂3~4kg拌细土20~50kg均匀撒施于豆田防治小地老虎。在始盛发期,每亩用5%藜芦碱醇溶液60mL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3%啶虫脒乳油20mL、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g、1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20g防治豆蚜。
在低龄若虫期,每亩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mL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50mL、40%*死蜱乳油mL防治盲蝽象。卵盛孵期,每亩用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80g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0mL、15%茚虫威悬浮剂13mL、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80mL防治豆荚螟。
防治时,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克服和推迟有害生物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收获前15天禁止使用化学农药,防止农药残留污染,确保食用安全。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