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舟来源
扑克投资家
正文
年11月10日,星期六,重庆,早上8点,何鱼匆匆出门,赶往附近的家乐福,那里即将开始10周年店庆促销活动,顾客可以用比平时优惠的价格买到油:一款5升装的“新元”牌菜籽油,原价51.4元,今天只卖39.9元,而且只限一天,每人限购两桶。
但没想到的是,一场“血光之灾”正在等着自己。
由于现场管理不善,发生了顾客之间的踩踏事件,加之工作人员的疏忽——竟然将一桶桶10斤重的油抛向人群,更是让现场陷入了混乱。一位当事人回忆“我觉得腰很痛,站不起来,医院。”
9点钟,活动仅仅进行了一个小时,超市就紧急关门。何鱼等30医院。伤者多数是老人,其中,有3个人永远闭上了双眼。
网上依然可以找到当年的新闻(图片来源:新浪网)
大家都在谴责家乐福的管理混乱,或者慨叹老百姓贪便宜的购物习惯,却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事故的真正主角,是那一桶桶的食用油。一桶桶沉默的“新元”牌菜籽油。在油的标签上,写着商标持有人:“丰益中国投资(益海)私人有限公司”。
13年时间过去,今天的益海,已经有了一个更为中国人熟知的旗下品牌:金龙鱼。它是中国粮油界的“扛把子”,年收入相当于两个茅台,并且很快就将在创业板上市,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具体参考《金龙鱼:赚钱顶2个茅台!一文盘点母公司益海嘉里发家史》。
其实正如上文所言,益海嘉里可不止金龙鱼一个品牌,旗下拥有“欧丽薇兰”“胡姬花”“香满园”“海皇”“丰苑”“金味”“锐龙”“洁劲”等十余个知名品牌。从大米、面粉、食用油,再到橄榄油,尽数“配齐”——每一样,都连着中国人民的餐桌。
但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回到32年前,金龙鱼的前身,则是嘉里粮油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油脂工厂。
从一家工厂,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粮油企业之一,从第一瓶“金龙鱼”食用油到米面油全线,益海嘉里的发展伴随着国人餐桌升级的进程,其中包含很多鲜为人知的内幕。今天我们的故事,就从这家优质工厂开始。
金龙鱼前史
1.踩准时代的节拍,进入中国大市场
改革开放解放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中国的粮食年产量也从年的3亿多吨,一路上升到的4亿多吨。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的现象。为了解决财*问题,中国开始有限度放开粮食统购统销,进入双轨制阶段。
粮油供应有剩余,也让中国*府觉得,可以适当引进一些外资,提高中国油脂工业的加工水平。来自马来西亚的郭氏企业,就在这个时候将旗下粮油产业引入中国。
为了整合资源,开拓郭氏集团在海外的粮油加工项目,郭氏粮油在中国组建了嘉里粮油集团。年,嘉里粮油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油脂工厂,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大规模现代油脂精炼厂,在改革开放的热土——深圳蛇口开始动工建设,并于两年后投产,成为金龙鱼的“龙”兴之地。
年,南海油脂在深圳蛇口赤岗湾破土动工(图片来源:网络)
年9月15日,邓小平在北京接见了来华视察南海油脂项目进展的“亚洲糖王”郭鹤年,那是86岁高龄的邓小平代表中国*府的最后一次正式对外会见。
90年代初,中国本土生产的食用油成本高、价格贵。当时,国内零售的油价大概卖到每近3.5~4元,国外油价大概在每吨元,也就是每斤2元,棕榈油的价格更低。南海油脂进口棕榈油等毛油,精炼后再通过贸易形式,以公斤大铁桶包装销售,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南海油脂销售的是经过精炼后的色拉油,意思是可以做凉拌色拉而直接食用的植物油,相当于现在的一级油。
一级油像水一样清澈透亮,炒起菜来没有什么油烟,但也失去了菜油或豆油原本的香味——就是小时候散装油的那种味道,但现代科学表明,这种香味其实来源于芥酸等,可能有潜在的致癌风险。
菜籽榨出的油,曾垄断中国人的餐桌(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南海油脂在菜籽油或大豆油等大宗油料中添加花生油和芝麻油,使得最终的菜品中带有一定的花生芝麻香。第一代的调和油产品就这样诞生了,成为后来1:1:1的先驱。同时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金龙鱼。
在东南亚,金龙鱼是幸运、高贵的象征。而在中国,“金、龙、鱼”三个字的中国味特别浓,每个字都有着中国传统既富且贵、年年有余的含义,寄托了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人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有了吉祥的名字,金龙鱼在20世纪90年代初刮起的小包装食用油风潮,更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餐饮习惯和整个粮油行业的商业逻辑,也奠定了它在中国市场的根基。
2.抓住机会,小包装食用油风靡全国
应该说,金龙鱼小包装油刚刚进入市场,遭遇到的阻力是空前的。原因很简单——刚刚填饱肚子的中国人民,对更高层次消费的需求尚未被激活!
当时的中国人,炒菜大多都是用暗*浑浊的散装油,对装在塑料瓶子里的油闻所未闻,更重要的是,当时粮油销售价格尚未放开,国有粮油企业因为有补贴,可以低销售油。南海油脂作为外资企业,不可能拿到补贴,只能按市场价格销售小包装油。结果新上市的金龙鱼,第一年销量仅有吨。连南海油脂自己的员工都不看好这个产品。
但是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中国从散油到包装油的升级换代是势所必然,金龙鱼经过对市场的调研,终于巧妙抓住了一个机会,实现了市场的开拓。
在“八项规定”实施之前,,中国企事业单位逢年过节有发福利用品的习惯。金龙鱼看准这个机会,在年春节前把产品推介给各企事业单位的工会。便携、美观、口味好的金龙鱼小包装油借此机会钻入一些中国家庭的厨房,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如果说这一招影响的只是少数人的选择,那么大势的改变,才是金龙鱼游进千家万户的根本原因——不得不佩服益海嘉里的投资眼光。
首先是经济的增长:到了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已经突破了元,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使得他们能够承受得了相对品质较好,价格较高的粮油产品。
其次是双轨制的寿终正寝。年,粮油敞开供应,粮票从此走进历史。散油价格暴涨,金龙鱼乘机将小包装油的价格逐渐与散油拉齐。许多消费者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始购买金龙鱼小包装油。销售低迷了几年的金龙鱼小包装油,此时才终于打开市场,从此稳居中国食用油第一品牌的位子。
粮价一放开,国家随即拉开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大幕,金龙鱼背后的嘉里粮油,终于等到了可以与国有粮油企业平等竞争的时候。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嘉里粮油一口气在广西防城港、上海、山东青岛、辽宁营口、四川成都和陕西西安新建或合资了6家食用油精炼和包装厂,正好在*府限制外商投资油脂加工行业之前,完成了全国范围的生产布局。
益海嘉里在防城港的工厂(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