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乡村振兴今年农产品全疯了大豆稻
TUhjnbcbe - 2021/2/14 5:27:00
治疗白癜风价格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06/4619554.html
今年食物行类的涨价风潮是一波接着一波。涨完肉类涨水产,涨完水产涨粮食。饭桌上能吃的没几样是未经涨价的。这不,连饭菜"边角料"们也开始了轮番涨价。大豆、稻子、玉米轮流涨价今年我国的大豆进口量创新高,尤其是从美国、巴西等国的进口大豆,同比增加不少。但是随着进口量增加,大豆价格却"反常"地也有所上涨。截至年10月底,标普GSCI大豆价格比半年之前升了近30%。上一周的大豆价格更是创下近来新高。我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6成,由于今年国内生猪养殖业复苏,前3季度新增1.25万个养殖场。截至9月底,生猪存栏达3.7亿头。大豆则是生猪的主要口粮来源,因此国内大豆需求旺盛。除了大豆,国内的稻子也很疯狂。秋收的稻价快速上涨,农民因此惜售,连批发商的收购都成了难题。年的稻子利润很低,导致今年农户普遍持粮观望。手中有粮心不慌,米商们倒是有点慌,因为粮还在农民手里不肯卖。玉米价格的上涨幅度也不容忽视。现在干玉米的价格在元/吨以上。尤其是国庆过后,玉米价格继续飙升,已经创4年新高。玉米需求大增跟国内养猪产业、疫情消*酒精等需求直接相关。但由于今年天气原因,国内玉米的产量也没有随之大增,现在还存在万吨的缺口。"葱"忙涨价、"姜"你一*,"花生"好贵十月下旬后,国内的大葱价格一路上扬。昆明葱、大理葱、安宁葱、嵩明葱、山东葱都在不断涨价。其中昆明大葱的批发价格更是涨成近三倍。更麻烦的是,今年大葱的供应量近乎折半,一些供应商往年每天能供应多吨大葱,现在变成了40、50吨。同样地,上年种大葱的农户都亏惨了,所以今年种植面积也变少了。种葱的人也起了惜售心理,想等到更高的葱价再卖。

其他的一些调味品,如生姜、八角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由于年初疫情影响,生姜八角的种植面积减少,产量降低。秋季也是生姜的销售旺季,现在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也同步有所提升。很多农户直接说:可惜啊,今年种少了。

今年花生也非常抢手。糖油、东北王等名品花生,价格在5.0-5.5元/斤左右。普通品种花生也要价4.2元-4.8元/斤,比往年3元/斤高上不少。今年CPI恐怕是要一直居高位了,不知道你感觉到了物价的上涨没有?

《暖!河北省滦南县这一做法,让老人享福了》(农民日报)

一日三餐天天按照菜谱不重样,早晚两顿有稀有干可口管够,中午一顿荤素搭配吃饱为止,逢年过节还有特殊加餐;村里75岁以上老人,愿意自己打饭的,可以在餐厅围桌进食,也可以自己端回家享用;行动不便的,志愿者用保温饭盒准时送进家门。

这样的场景,在河北省滦南县的20多个村庄已经重复了一年,天天如此,风雨无阻、霜雪不变。

在小食堂厨房窗口,康中河村老人排队领取晚餐

这样的饭食,每个老人在“小食堂”每天只需花费8元,如果加上*府补贴和爱心人士捐助,每人还能再少花1-2元。现在的6、7块钱,即便在当地集市饭摊上能买点什么?“也就够吃一碗板儿面的,还不给加鸡蛋。”11月10日,胡各庄镇西胡各庄村76岁的吴国环告诉记者。

胡各庄居家养老中心菜谱

滦南县地处冀东平原、南部濒临渤海湾,全县57万人口,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到23.3%(远超10%的老龄化国际标准),其中农村老龄、高龄人口占绝大多数。面对我国城乡社会老龄化、高龄化的快速到来,如何做好老龄、尤其是高龄老人居家养老工作,已经成为愈加紧迫的家国大事。

下半年开始,滦南县以“*府补一点、个人出一点、社会捐一点、志愿者奉献一点”的“四个一点”方式,在全县探索推进农村居家养老助餐“小食堂”创建,有效破解了农村高龄老人“凉一口热一口、饥一顿饱一顿”难题,用不起眼的“小食堂”,助燃升温了社会大民生。

就餐老人怎么说?

“过去我们老两口咋吃饭?糊弄呗。早上热热剩粥,中午买俩馒头,晚上能凑合就凑合,一天就这样打发过去了。庄稼人,岁数大了,自己不愿动、又不想麻烦儿子、儿媳妇,将就着吃饱就行了。哪有像现在呀,不光口味好,天天饭菜还没重样的时候,真是忒好了。”对比自己入伙就餐前后的变化,西胡各庄村75岁的张岐德老人对小食堂赞不绝口,“对这个事,村里人谁不说好啊!不用孩子们操心了,自己还省事了,除了小食堂,谁家也不会天天炒俩仨菜,换着样地让你吃。老话儿常说百人难服一人心,*府操持办小食堂这事,把这句话给倒过来了——一人服了百人心。”

“享福了”,付金枝老人摩挲着盛饭的双层保温饭盒说“除了共产*,谁也做不到。”出了张岐德家,走进同是88岁的付金枝、张有德老两口家,5年前患发半身不遂,每天只能坐在椅子上的张有德老人,听着老伴付金枝不住声地感叹“享福了”,面部吃力地咕哝着心里话。“刚开始我们倆都不信吃的这么好,还有人给你顿顿饭菜送上门。都这个岁数了,又不是亲的近的,谁还能总想着你呢!后来一看是真的,才信了。”摩挲着她和老伴盛饭菜用的双层不锈钢食盒,付金枝大娘浑浊的两眼泛出了泪光。下午四点半左右,康中河村养老幸福院的餐厅里,陆陆续续坐满了大爷大娘,“开饭咧!”随着帮厨志愿者一声招呼,老人们举着碗盆,在厨房窗口前排起了队。“这是大米粥,这是蒸饺,这是咸鸭蛋,还有炒咸菜。”不断的盛菜重复声中,老人们坐在桌前,开始了各自的当日晚餐。味道怎么样?记者从屉上用筷子夹起一个蒸饺,咬开看,里面*瓜韭菜鸡蛋馅,嚼一嚼,有滋有味水灵灵。志愿者准时到小食堂操作间帮厨备餐“好吃吧?我都在这儿吃了5个多月了,胖了好几斤。”85岁的曹桂兰老人说,老伴儿前几年去世了,剩下她自己,虽然孩子们每礼拜都给买好东西放进冰箱,可自己总是没心情开火做,即使做了也是做一顿吃两三天,“孤单呗、心窄呗,没心情做,也没心情吃。现在多好啊,老哥们姐们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热热闹闹,村里书记常年操持着给变着花样吃,忒好啊。”志愿者们怎么说?

从食材购置到上灶烹制,从择菜洗菜到擦洗炊具,从帮厨盛饭到外出送餐,滦南农村居家养老“小食堂”,能成为老人们的三餐依靠、心理港湾,不能不说说那些淳朴善良的无偿志愿者。

西胡各庄村小食堂让养老服务中心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在西胡各庄,像张慧芳这样的志愿者已经有人,她(他)们都是本村村民,大多年纪在60岁以下。“我父母都八十好几了,身体又不好,老人自己做不了饭,我两三年前就不上班了,在家伺候他们。从去年一开办小食堂,父母就改吃小食堂的饭了,志愿者都是把饭菜送到家来。这就等于把我解放出来,能重新回企业上班了。从那以后,我就用工余时间也来做志愿者了。”

带着感恩的心情做志愿者,张慧芳在轮值服务中,总是因为老人们对她的感激而感动,也从心眼儿里愿意长期志愿下去。她说村里现在有多个志愿者,大家都是提前排好轮值班表,一般每两个星期到小食堂帮厨一天,主要是在厨房、餐厅帮着择菜洗菜打扫卫生,并不耽误日常工作和家务活儿。“不用别人提醒,到时候轮到谁谁就去小食堂。这个星期六又该我了。”张慧芳指着自己在日历上画的标记说。

西胡各庄厨师志愿者郝俊*展示小食堂各种食材和张慧芳等轮值的志愿者不同,64岁的郝俊*、72岁的靳玉峰则是专职又不拿一分钱报酬的志愿者,他们一个是掌灶的厨师、一个是上门送餐人。郝俊*做过饭店二级厨师,家里生活条件很好,自己还是闲不住,“只要老人们喜欢饭菜口味,我就一直做下去。”身板硬朗的靳玉峰,每天都骑着三轮电摩车,给9家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每天三趟9里地,一家不落、风雨无阻。”主管官员怎么说?“不算60岁、70岁年龄段的老人数量,我们县80岁以上老人就有多名,而民*系统负责的3家养老机构只能接纳0来人,供需矛盾如此之大,农村养老问题怎么办?从居家助餐入手搞养老服务,运行花费咋解决?”滦南县民*局长赵川波说,这也是年机构改革后,大家带着“民*工作如何有新作为”的使命感,经过反复分析测算,才形成了“四个一点”思路。即:民*局支持点,每个小食堂拨付2-4万元启动费,用于添置餐厨用具、装修改造房屋;发动社会爱心力量捐助一点,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老人用餐个人出一点,每天交8元钱饭费;乡里乡亲辛苦一点,实行助餐志愿者出义务工制。每人每天8元入餐费,老人们能否承受?“我们认真测算过,他们每月有养老金元,人均2亩的承包地流转费,80岁以上老人每年还有三百、四百元老龄补贴,残疾、散养五保、低保户老人也各有相应补助,如果再加上儿女孝敬的,8元钱一点问题没有。小食堂开办起来后,县财*又给每人单补一元,实际上老人们花费最高才7元。”康中和村支部书记李新高介绍爱心捐助明细表这么少的费用,饭菜质量为何还能保持这么好?“实际上8元钱也就勉强够买办日用食材的,要想做到天天不重样、顿顿可口有营养,大量的花费都被志愿者的劳动奉献和社会爱心捐助替换了。别的不说,目前光爱心捐款捐物累计就有50多万元,每个小食堂账面上都趴着额外费用呢。”志愿者为什么都这么自觉自愿?“首先是大家帮助的都是身边父老乡亲,心存尊老敬老善心美德。还有就是大家都觉得谁都有老的那一天,自己今天趁着体力允许做志愿者义务帮厨助餐,也是为自己将来老了,同样也能在村里享受这样的养老服务。这就类似在‘时间银行’里放了笔储蓄,可以用自己的今天辛劳,换取自己的明天享受。”解答完记者一个个问题,赵川波欣慰地说,经过一年来投入、管理上的不断完善,小食堂创建工作已经扩展到20多个村,“四个一点”创建模式更加成熟可行,不仅解决了农村老人“吃不好饭”的问题,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没人陪”的问题,同时弘扬了道德风尚、和睦了乡邻关系。希望今后能把这种模式在解决农村居家养老方面固定下来,从国家层面给与专项创建*策补贴,“我们有决心在社会各界关心帮助下,在县委、县*府大力支持下,进一步缩小入餐老人年龄限制,通过3到5年的不懈努力,争取小食堂实现全县农村广覆盖,为乡村振兴增添一抹灿烂的夕阳红。”

原标题:小小的“一点”大大的好事——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农村居家养老助餐“小食堂”见闻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孙维福监制:王澎编辑:杨迪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乡村振兴今年农产品全疯了大豆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