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对生活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关于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所以大家对饮食有了更高的认识。
而常常面对一些食物会有疑问,比如:
鱼丸里面有鱼吗?
蟹柳是螃蟹做的吗?
牛肉丸是纯牛肉吗?
其实,许多的食品都是由人工合成的食品,并不是直接由动植物加工而成的,其中有六种最常见的食物,大家都很爱吃!
今天大头哥就来扒一扒,我们爱吃的那些“肉”,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合成肉?
合成肉又叫重组肉,是用碎肉和食品添加剂(明胶、卡拉胶)加工而成的整块肉。
1.肉类为什么会有胶?
食用胶的作用主要是用来重塑食物的,也就是把零散的肉凝结在一起,使之成为整块。
2.食用胶是否安全?
卡拉胶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用作食品乳化剂、稳定剂和增稠剂。只要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就是安全无害的,大家不必担心。
这6种肉多是“合成肉”!
1、牛排
市面上的牛排根据加工方式不同,可分为“原切牛排”和“重组牛排”。
原切牛排都是从牛肉上直接切割下来的一整块牛肉。
重组牛排是把碎肉合成一起来压制成牛排,过程中加了添加剂,比如包装有「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大豆分离蛋白,食用胶、卡拉胶」等字都是合成牛排。
碎肉并不等于劣质肉,借助肉类重组技术加工而成的重组肉也不等于劣质肉制品。
重组牛排与原切牛排只是基于加工方式进行的分类,重组牛排并非“不安全”的代名词。
合成牛排里面的添加剂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但对于肠道敏感人群和儿童来说,食用添加了卡拉胶的食品至少会提高炎症性肠病的风险。
况且,合成牛排大都是经过解冻、处理、再冷冻的,这过程中自然也加大了细菌和污染的风险。虽然食用胶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大的危害,但是安全卫生方面的风险不可避免。
而避免这种风险的最好方法,就是购买正宗原切牛排,虽然价格贵但是值得买。
2、蟹棒
大头哥曾经认为,蟹棒就是蟹肉做的,虽然说不会整块是蟹肉,但应该会有一些蟹肉的成分吧?
但其实,它和螃蟹一点儿关系也没有,而是冷冻鱼糜的「仿生食品」。
就像龙虾丸没有龙虾一样,蟹柳也没有蟹。(鱼豆腐好歹是鱼糜做的,算是有“鱼”吧)
蟹棒成分基本是:鱼糜、水、大豆蛋白、淀粉、食品添加剂。
个别的成分中还有鸡肉和猪肉,螃蟹肉是根本没有出现在配料表上的。
冷冻鱼糜进过急速解冻之后再次冷冻,口感就会偏向蟹肉的肉质。
然后再用机器做成蟹肉的棒状外形,最后在外面涂上食用色素,加入蟹香风味的香精。就成了我们所吃的蟹柳。
并且,根据鱼糜品质的好坏、淀粉的多少及蟹提取物的品质决定价格的高低。
3、鸡柳、鸡排
小孩最爱吃的鸡柳也是一种人工合成肉制品,在学校附近的油炸小摊上它是最火的一种食材。
煎饼里加一块鸡柳、手抓饼里加一块鸡排、烤冷面里再加一份……
那么,它们都是用鸡胸脯肉做成的吗?
其实不然!
部分商家销售的鸡排是采用人工合成的,即将鸡身上肉质较差的部分剔除下来,混合一些鸡胸肉,一起剁成肉泥。
最后再添加淀粉增加肉泥黏性,搅拌成形后加入一些调味料,制成肉饼,下锅炸制后即形成了鸡排。
食品添加剂还加了不少,吃着也没有多少肉的味道,软软的,一点肉的嚼劲都没有。这种肉还是让孩子少吃为妙吧!
4、肥牛卷、羊肉片
肥牛卷、羊肉片也是不少人的最爱,吃火锅、麻辣烫必点!
肉卷在火锅店最常见。除去一些价格极高品质优良的火锅店,菜单价格低于市场肉价的肉卷基本都是合成肉,就是利用一些碎肉和一些粘合剂组成的。
口感吃起来和羊牛肉差不多,但是里面的营养价值却很低。
而且超市冷冻柜里也有不少这种以次充好的肉卷。
辨别的方法很简单,假肉卷容易散、纹路少、软黏、脂肪和精肉之间界限分明,就是合成肉卷。
而且部分火锅店里的肉卷吃起来没有什么羊膻味,并不是因为厨师处理的好,而是因为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羊肉卷,正宗的羊肉卷还是有一点膻味的。
5、火腿肠
火腿肠这种东西,不管孩子和大人都很难拒绝,真的很美味!
正常的火腿肠都是用瘦肉和少量的淀粉制作而成。
但是市面上卖2元一根的烤肠,基本都是大量的边角碎肉和淀粉制作而成。
为了追求口感,食品添加剂更是没少放,不仅吃着没有肉的味道,口感还咸咸的。
所以,想吃烤肠还是选择正规的大品牌,基本上卫生还是可以保证的。
还要多看配料表,看看淀粉的含量以及肉类的含量,别再傻傻的乱买。
6、培根
喜欢吃培根的人很多,比如在吃煎饼的时候,会让老板加一根培根。
去吃自助的时候,也会在炭火上烤培根,或者来点金针菇培根卷。
培根不管怎么做,口感都非常的好吃。
而培根在市面上的价格也不便宜,不少人在猜想,这原材料应该也很贵吧。
培根是用猪肉腌制而成的,但如今的市场上,有很多的培根都是猪肉制作的,但是也有不少的廉价培根是鸡肉还有鸭肉制作而成。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说培根不好吃,这是因为培根的选材不一样。
大家在购买培根的时候,最好能够看下外面的包装,看看所用的材料是什么的,再买也不迟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