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大豆苗前除草剂药害及症状识别
TUhjnbcbe - 2021/7/29 1:51:00
白癜风专科治疗好吗 http://pf.39.net/bdfyy/
                    

1.酰胺类除草剂

黑龙江省大豆苗前封闭常用的酰胺类除草剂有: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甲草胺。酰胺类除草剂对大豆安全性的排列顺序为:异丙甲草胺、甲草胺、乙草胺,其中-克/升乙草胺安全性又好于50%乙草胺。酰胺类除草剂在低温多雨条件下或过量施用对大豆易产生药害,重茬大豆的药害表现更为严重。

酰胺类除草剂典型的药害症状为:出苗缓慢,较正常大豆晚出苗2-3天,受药害大豆根系弱小,生长缓慢,大豆心叶畸形、皱缩、叶色浓绿。药害较轻一般15-20天开始恢复生长,药害严重者大豆叶片变脆弱、皱缩,甚至导致幼苗死亡。

2.三嗪酮类除草剂

黑龙江省大豆苗前使用的三嗪酮类除草剂主要是嗪草酮。嗪草酮杀草谱广,对一年生、多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控制效果较好,是在黑龙江省苗前封闭除草剂中对阔叶杂草控制效果较好的除草剂。但使用不当易出现药害,嗪草酮产生药害的原因:①与土壤质地有关:土壤有机质低于2%的沙质土、壤质土、土壤PH值7.5以上的碱性土壤使用嗪草酮,极易产生药害;②与土壤温湿度有关:低洼地块、土壤温度低、湿度大极易产生药害;③与使用量有关:使用量过大,易产生药害;④与大豆品种有关:个别大豆品种对嗪草酮敏感,易出现药害。另外,嗪草酮在遇到以上4种情况下与乙草胺、2,4-滴丁酯混用会加重药害。综上所述,嗪草酮在有机质含量低于2%的砂质土、壤质土或PH值高于7.5的碱性土壤,低洼地块、春季低温多雨年份不应使用,以避免产生药害。

嗪草酮典型的药害症状为:一般大豆下部叶片先受害,受害大豆叶片从下往上逐渐变*。轻者叶片浓绿,叶皱缩,严重者叶片失绿,逐渐变*、变褐,最后枯*而死亡。

大豆受害一般不影响发芽和出苗,在出苗见光后才表现出药害症状。

3.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黑龙江省使用苯氧羧酸类苗前封闭除草剂主要有2,4-滴丁酯、2,4-滴异辛酯。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属于激素类除草剂,几乎影响植物的每一种生理过程与生物活性,低浓度可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则抑制植物生长。作为除草剂使用,主要用于防除部分阔叶杂草。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作为苗前封闭除草剂使用在低温、多雨条件下易产生药害,特别在大豆幼苗期遇大雨,易造成淋溶性药害,大豆根部受损,大豆拱土期禁止使用此类药剂。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药害症状为:叶片向上或向下卷缩,叶柄和茎尖扭曲,茎尖端变扁,茎基部肿胀变粗,生出短而粗的次生根,茎叶褪色、变*、干枯、茎基部组织腐烂,严重时全株死亡。

4.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

黑龙江省使用的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有:氟乐灵、二甲戊灵、仲丁灵(地乐胺)。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中氟乐灵易挥发和光解,在施药后8小时内应混土,混土深度在3-5厘米,混土过深、用量过大易产生药害。二甲戊灵和仲丁灵(地乐胺)施药后持续低温、高湿易产生药害,沙质土药害严重,大豆受药害一般减产幅度达15-30%。

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的典型症状为:大豆幼苗下胚轴肿大或成棒头状,根短而粗,侧根明显减少,大豆出苗缓慢,叶片皱缩或畸形,根瘤少、烂根,还可加重根瘤病。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药害持续时间较长,轻度药害多数可以恢复,重度药害幼苗会缓慢死亡。

5.磺酰脲类除草剂

黑龙江省大豆田使用的磺酰脲类除草剂主要是噻吩磺隆。噻吩磺隆用于土壤处理相对较安全,茎叶处理易产生药害。噻吩磺隆属生长抑制型药害,用药不当或过量使用会对大豆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土壤处理药害较轻,一般能够恢复正常生育,对产量影响不大。

磺酰脲类除草剂药害症状:噻吩磺隆用于大豆苗前土壤处理过量使用或使用不当会造成大豆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发*、心叶*化。

帮农

需要种植实战技术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豆苗前除草剂药害及症状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