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磷脂,又称为蛋*素,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然而真正了解卵磷脂的人却很少。
对现在的大多数人来说,卵磷脂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不管吃没吃过,听过总是有的。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国人对磷脂的认知还是有限的。到了上世纪9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地知道了这个好东西。
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加工大国。但因为技术封锁,当时的我们没有大豆磷脂的生产技术。
为了解决磷脂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在七五至十一五期间,由国家科技部、国家粮食局、以及国家经济技术委员会(现在的发改委)牵头,联合了郑州粮食学院(现在的河南工业大学)、江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成立了专门的课题项目组,来攻克这个技术。行业内的人都知道,磷脂对光、热和空气极端敏感,容易氧化裂变,非常难于分离提取。但三所大学的多个老师没有气馁,他们就像在黑暗漫长的隧道里一寸一寸地凿岩攫取微光,经过20多年持之以恒地攻关,终于啃下了这个硬骨头。年,磷脂专家、河南工业大学的谷教授走进人民大会堂做汇报,《大豆磷脂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听起来没什么感觉。但行业的人都知道,一等奖几乎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项目才可以获得,“二等奖,是磷脂领域的最高奖项,可以说相当厉害了。”
国外对磷脂技术的封锁就此打破,中国人开始和美国和德国一样,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磷脂产业体系。年,由河南工业大学技术成果转化,大豆磷脂颗粒开始进行批量生产.郑州四维作为技术转化落地的生产企业,成为在中国唯一的颗粒大豆磷脂生产基地。
市面上的磷脂,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总结分为四种:
一种是粉剂,一种是片剂,一种是胶囊。这三种,市面上都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代表品牌。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另一种就是粉状颗粒。
胶囊的磷脂,必须跟鱼油搭配着吃才有作用。粉剂的磷脂,要用水冲,经过小肠吸收。
“颗粒状磷脂的食用方法是嚼着吃,通过唾液里的消化酶,吸收的效果显而易见。”(科普中国网站有详细介绍,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跟市面上胶囊状、粉末状或片剂的磷脂相比,颗粒剂的磷脂,含量可以达到98%左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