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国农科院邱丽娟团队解析中国大豆地方品种
TUhjnbcbe - 2021/12/19 20:54:00
北京治疗酒渣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310/8733705.html

作物栽培品种在不断的驯化改良过程中,虽然其产量在不断提升,但是容易造成遗传多样性丢失。而地方品种通常含有当代栽培品种中丢失的遗传组分,尤其是一些适应当地环境的优异等位基因。研究作物环境适应性以应对未来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作物环境适应性的遗传基础通常有两种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关联与特定适应性状相关的遗传位点;另外,可以利用全基因组扫描具有特异环境适应性群体间的分化位点从而找到差异基因。

近日,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邱丽娟团队题为”IdentificationofLociControllingAdaptationinChineseSoybeanLandracesviaaCombinationofConventionalandBioclimaticGWA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GWAS解析了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环境适应性的遗传基础。

研究人员利用1,份大豆地方品种和97份大豆栽培种野生祖先材料,以及99,个高质量SNPs,将研究群体划分为1个野生种群和3个地方品种亚群;结合大豆地方适应性性状(包括开花期以及3个物候性状:温度、光照时间和年降雨量),利用GWAS找到了和开花期相关的17个遗传位点,以及和3个物候性状相关的27个遗传位点;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开花期位点相关的候选基因与12个物候性状相关的位点紧密连锁;在与物候及开花期性状相关的38个位点中存在着选择驯化信号。该研究揭示了中国地方品种对于环境适应性的遗传基础,为将来应对全球环境气候变化培育新品种奠定遗传基础。

图1调控大豆开花期的遗传位点解析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作物育种项目(YFD和YFD),中国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no.-和-)和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科技创新计划资助。

原文链接: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农科院邱丽娟团队解析中国大豆地方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