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主要学习赤小豆的用法。
01赤小豆
甘、酸,平。入心、小肠经。
利水消肿,解*排脓。
本品偏凉,性善下行,有清热利湿、行血消肿之功,内能通利水道,使湿热下出而消肿,故可用于肾炎水肿、脚气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外可消血*,降火行血,可用于疮*初起,能消肿止痛。
021.利尿消肿
用于肾炎水肿或脚气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常与五苓散、鸡鸣散配用,或与鲫鱼同煮服。
用于一般虚肿(如营养不良性水肿),可与*芪、茯苓、桂枝、*参同用,或与花生、红枣煮服。
2.清热利湿退*
用于湿热*疸(如急慢性*疸型肝炎、胆囊炎等),可与茵陈、焦白术、栀子、大*、茯苓等同用。
3.解*排脓
用于痈肿初起,研末水调或用醋调外敷,亦可配用清热解*药内服。
4.清热通乳
用于肝郁胃热、气滞血壅所致的乳房胀痛、触之坚硬有块、乳汁不下,可用本品配疏肝清热药同用。
赤小豆、绿豆、黑豆,三者都有利水消肿、解*疗疮作用,对于水肿胀满、湿热*疸、痈肿热*等均可应用,但又各有所偏。
赤小豆善长利水祛湿,故水肿、泻痢、*疸多用之;绿豆善长清暑解药*,故暑热烦渴及药物中*等多用之;黑豆善长祛风解*,故风痹筋挛、产后风痉、痈肿热*等多用之。
031.配赤茯苓
赤小豆性善于下行,通利水道,使水湿下泄而消肿,又能清热解*、行血排脓而消肿;赤茯苓入血分,善于清利湿热。
二药配伍,清利下焦湿*力大,可用于湿热蕴结小便不利、尿血、下肢浮肿,或泻痢。
2.配当归
赤小豆清热利水而解*、活血排脓而消肿,性善下行、通利水道,使水湿下泄而肿消;当归活血行瘀,使热去湿除则出血自止,可用于湿热便血、腹痛、尿血。
3.配连翘
赤小豆清热利水、散血消肿;连翘泻心经客热,去上焦诸热,并有解*散结之效,故称“疮家圣药”。
合用既能解心经之火,又利湿热而解*,可用治湿热内蕴之*疸、湿热下注之淋证、妇科盆腔炎急性发作和产后高烧。
4.配白茅根
赤小豆甘酸性平,善于下行通利水道,使水湿下泄而消肿,并能清热解*;白茅根甘寒凉润,能清血分之热,有利水通淋、导热下行之功。
二药合用,在增强利水消肿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凉血通淋之功,可用于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淋闭尿血等证。
5.配麻*
二药均可利水,但赤小豆清热利湿而消肿,并能解*;麻*宣畅肺气下达膀胱而利水,相配有宣肺利湿清热功效。
6.配商陆
赤小豆清热利水,商陆排泄水湿,相配有逐水除胀作用,常用于水肿胀满等证。
041.消瘦人不宜服。
2.本品有两种,应注意区别。
正品种脐为白色,状呈窄长线形;另一种是一种植物的种子,叫“相思子”,种脐及附近呈黑色,下半部为朱红色或赤褐色,有*,不入药,两者必须分清,不可混淆。
内服:15~30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外敷。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临证本草》,刘启庭述,王福席、苏玲等编,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6。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