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皮肤病白癜风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71218/5941898.html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植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定点敲除了一个新的大豆花期调控关键基因GmFT2b,在系统解析其遗传效应的同时,提出了大豆花期调控的“天平”模型,为大豆品种的区域适应性改良和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新技术、新材料。近日,相关研究成果以“Soybeanadaptiontohigh-latituderegionsisassociatedwithnaturalvariationsofGmFT2b,anorthologofFLOWERINGLOCUST”为题,在国际主流期刊《Plant,CellEnvironment》上在线发表。光周期反应特性是影响大豆区域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在植物复杂的光周期反应调控网络中,FT基因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信号整合因子。该研究对一个新的大豆FT基因家族成员GmFT2b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系统解析,通过创制GmFT2b过表达植株、基因组编辑定点敲除变体材料,和多品种多环境表型分析,明确了GmFT2b在大豆花期调控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在长日照条件下GmFT2b对大豆开花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是一种开花促进因子。结合GmFT2a和GmFT5a的表达分析和前期遗传效应分析结果,首次提出了大豆花期调控的“天平”模型,即大豆开花促进因子(GmFT2a,GmFT5a,GmFT2b)和开花抑制因子如同天平两端的砝码,砝码越大效应越强。在短日照条件下,开花抑制因子较少,GmFT2a的开花促进效应就足以使大豆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而在长日照条件下,因开花抑制因子较多,需要更多的开花促进因子,GmFT5a则表现出更强的开花促进效应,GmFT2a和GmFT2b次之。这是该团队在系统解析大豆GmFT2a,GmFT5a,GmFT1a遗传效应的基础上(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NewPhytologist,),在大豆花期调控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将为大豆品种区域适应性改良提供新基因、新材料。助理研究员陈莉博士、博士毕业生蔡宇鹏和硕士毕业生曲梦楠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侯文胜研究员和韩天富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重点研发计划、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论文全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