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内蒙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规程
TUhjnbcbe - 2022/4/18 15:59:00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专科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1.选地与整地1.1选地选择肥力水平中等以上地块,切忌在瘠薄土地上进行复合种植。优先选择在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或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内开展.水浇地优先选择有滴灌条件的地块,旱地选择降雨量能够满足两种作物生长需要,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1.2整地适时深翻或深松整地。深翻整地可与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相结合.深翻或深松后用旋耕机或重型耙及时灭茬,平整土地,达到地平、土碎的高质量待播状态,作业深度大于30cm。2.带型模式按照复合种植最大限度发挥玉米边行优势的技术要求,兼顾生态条件、品种特性、投入水平以及地力等综合因素,玉米主产区重点推广大豆玉米2:2、4:4、6:4带型;大豆主产区重点推广大豆玉米6:2、4:2、4:4、6:4带型;青贮种植区重点推广大豆玉米2:4、4:4带型。

2:2模式:大豆、玉米行距均为40cm,大豆与玉米的间距70cm,带宽2.2m.大豆穴距16cm-18cm,每穴2-3株,玉米株距为10.5cm-13cm.大豆平均密度株/亩左右,玉米平均密度为-株/亩(此密度为两种作物复合种植在1亩地上的株数,非单作密度,下同)。

4:2模式:如大豆等行距种植,行距为30cm;宽窄行种植,窄行距为20cm-30cm,宽行距为30cm-40cm.玉米行距为40cm,大豆与玉米的间距60cm-70cm,带宽2.5m-2.7m.大豆株距为7cm-10cm或穴距16cm-18cm,每穴2-3株;玉米株距为10.5cm-13cm.大豆平均密度为10株/亩左右,玉米平均密度为4-株/亩。6:2模式:平作,大豆等行距种植,行距为30cm.玉米行距为40cm,大豆与玉米间距60cm,带宽3.10m;垄作,1.1m垄上大豆种3行,共2垄;玉米1.1m垄上种2行,1垄,带宽3.30m.大豆株距为7cm-10cm,玉米株距为10.5cm-13cm.大豆平均密度为株/亩左右,玉米平均密度为-株/亩。4:4模式:如大豆等行距种植,行距为30cm;宽窄行种植,窄行距20cm-30cm,宽行距30cm-40cm.玉米宽窄行种植,窄行距40cm,宽行距80cm.大豆与玉米间距60cm-70cm,带宽3.70m-3.90m.大豆株距为7cm-10cm或穴距16cm-18cm,每穴2-3株;玉米株距为12cm-14cm.大豆平均密度为10株/亩左右,玉米平均密度为-株/亩。6:4模式:大豆等行距种植,行距30cm;玉米宽窄行种植,窄行距40cm,宽行距80cm.垄作为1.1m垄上大豆种3行,共2垄;玉米为1.1m垄上种2行,共2垄,大豆与玉米间距60cm,带宽4.30mm.大豆株距为7cm-10cm,玉米株距为12cm-14cm.大豆平均密度为株/亩左右,玉米平均密度为-5株/亩。3.选配品种选择通过国家审定、内蒙古自治区审定或同一适宜生态类型区引种备案的品种。

大豆选用耐荫、耐密、株高适中、抗倒、抗病、宜机收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的高产优质品种。根据近两年全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示范结果,10℃活动积温℃以上地区推荐中*30、中*、中*、吉育、吉育、、吉育86、吉育、赤豆5、黑农81、黑农83、合农71等;≥10℃活动积温-℃推荐合农85、合农76、齐农7、黑农87、中吉、黑农84等;10℃活动积温-℃推荐合农77、绥农76、合农75、合农、黑农86;≥10℃活动积温2-℃推荐黑河43、合农95、蒙豆39、东升7号、登科5号、蒙豆;≥10℃活动积温-2℃推荐内豆4、天源1号、华疆2号、佳豆36等。

玉米以当地主栽品种为主,选择株型紧凑或半紧凑、中矮秆、耐密、抗倒、宜机收的高产品种.≥10℃活动积温℃以上推荐登海、登海、先玉、先玉、吉单、科河28、TK等;≥10℃活动积温-℃推荐迪卡、禾育、天育等;10℃活动积温-℃推荐隆平、玉龙等;≥10℃活动积温2-℃推荐德美亚2号、并单16、峰玉6、龙源9号等。

以上仅为建议品种,各地要依据生态类型、投入水平、地力条件等实际选择适宜品种,杜绝越区种植。

4.播种4.1播种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可同期播种或错期播种。无霜期长、早春气温回升较快的地区4月中下旬-5月上旬播种;无霜期较短、春季气温回升较慢地区4月下旬-5月中旬播种。4.2播种方式

各地根据所选种植带型模式确定相匹配的播种机。玉米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大豆采用机械条播或穴播方式播种,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铺设滴灌带、镇压等作业程序。

4.3播种深度

玉米4cm-6cm,大豆镇压后3cm-4cm.

4.4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参照带型选择。

5田间管理5.1滴灌管网连接及苗前滴灌

有滴灌设施的地区,播种后,将毛管、支管、主管和首部连通.当土壤墒情不足时及时滴水灌溉1次,滴水量20m2/亩左右,滴水量不宜过多,以保证正常出苗即可。

5.2施肥

各地区根据产量目标、土壤供肥能力和玉米、大豆的需肥规律,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照单作大豆、玉米单株施肥量确定复合种植大豆、玉米的总施肥量。间作大豆磷、钾施用量与单作相当,氮肥施用量较单作适量减少,间作玉米施肥量与单作玉米的单株施肥量相同。

大豆施肥以基肥、种肥为主,全部磷肥、钾肥和90%的氮肥(缓控释肥)结合整地和播种施入.10%的氮肥于开花初期、盛期,结荚期随水一体化追施,也可于开花期每亩用尿素0.3kg+磷酸二氢钾g-g+多元叶面肥20ml,对水15kg叶面喷施,结荚鼓粒期每亩用尿素0.3kg-0.5kg+磷酸二氢钾0.2kg,对水15kg叶面喷施.

玉米施肥以基肥、种肥、追肥相结合方式进行,全部磷肥、钾肥和40%的氮肥(缓控释肥)做为基肥、种肥施用.60%氮肥按照前控、中促、后补原则,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前后、灌浆期采用水肥一体化方式分3-4次追施。特别注意,大豆、玉米田间追肥要按照各自生育特性分别管理,切忌混施、混管,避免大豆因氮肥用量过大出现旺长.

5.3除草

化学除草与机械中耕除草相配合。化学除草尽量做到除早除小,封闭除草于播后2天内完成,苗后除草于大豆2-3个复叶,杂草3-4叶期进行.苗后除草推荐使用防漂移喷头,喷雾时须进行隔离遮挡,防止除草剂漂移,造成大豆玉米相互药害.除草剂应根据当地杂草类型进行选择,切忌选用对下茬有较大残留危害的除草剂。适宜地区建议开展中耕除草。

5.4灌水

根据土壤墒情,在玉米拔节期至灌浆期灌水3-4次,大豆开花期至结荚期灌水2-3次,每次灌水量为20m2/亩左右.玉米、大豆需分开灌水。

5.5病虫害防治

大豆、玉米均按各地区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农业措施、理化诱控、生物防治以及药剂防治。防治玉米大斑病用亿芽孢/ml枯草芽孢杆菌78-80ml/亩或50%多菌灵每亩50-g在发病初期开始防治;防治双斑萤叶甲用菊酯类农药按标签推荐剂量和使用方法施用;防治大豆食心虫时在幼虫蛀夹之前,选用大豆上防治大豆食心虫的菊酯类农药按标签推荐剂量和使用方法施用;防治大豆根腐病用62.5g/1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ml-ml拌种kg。

6.收获与贮藏6.1滴灌带回收

玉米、大豆收获前先将滴灌带回收,以旧换新或送至回收网点,避免污染。

6.2收获时期

玉米完熟期苞叶变*、籽粒乳线消失、含水率30%以下时进行机械收获;大豆叶片完全脱落,茎、英、粒呈原品种色泽,豆粒归圆,含水率15%左右时机械收获。

6.3收获方式

根据带型模式选择适宜收获机械,可采取先收大豆后收玉米,或先收玉米后收大豆.在玉米、大豆同时成熟时,可用当地玉米收获机和大豆收获机一前一后分别收获。

6.4秸秆还田玉米收获时采用联合收获机将秸秆粉碎还田,大豆收获时也可机械粉碎还田。

7.注意事项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一项精准技术,务必注意以下3个方面。

7.1保证密度是稳产增产的基础

该项技术主要是通过选配耐密品种,增加种植密度,通过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增加通风透光,在玉米基本不减产的前提下,增收一茬大豆。复合种植条件下玉米密度与单作密度相当或达到单作密度的80%以上,约4株/亩-株/亩;大豆密度达到单作密度的70%以上,密度不低于株/亩。

7.2精准施肥是稳产增产的关键

复合种植因玉米密度增加,施肥量必须相应增加.可通过在现有播种机上加装一个排肥管或放大排肥口来解决。玉米施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大豆施氮量,玉米追施氮肥时,切忌全田撒施。

7.3隔离除草是稳产增产的保障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田进行化学除草时一定要做好隔离遮挡,尽量使用防漂移喷头,防止大豆玉米因相互药害,造成减产。

文本提供:娜荷雅本期编辑:娜荷雅本期审核:乌仁塔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内蒙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