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米
(一)确定玉米成熟时间
积攒多年种粮经验的农户都知道,采收前需要判断一下玉米的成熟程度,心中就能掂量着确定采收的时间。
玉米完全成熟有三个标准:一是玉米苞叶变白、上口松散;二是把玉米剥开,从中间掰断,若能看到籽粒中间有一条*白色的交界线(乳线),表明玉米未完全成熟,若看不到这条乳线,玉米完全成熟;三是把玉米籽粒脱下后,将籽粒底部的花梗去掉,如果看到一层黑色,表明玉米已经成熟。
(二)选择恰当收获节点
玉米达到成熟标志后即可收获,但为了降低玉米含水量,东北的农户往往把玉米收获时间集中在枯霜过后,也就是十一前后。收获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机械收获:需要略早于人工收割,以免收获过晚,果穗脱落,造成丢穗或落粒现象。
2、人工收获:可适时晚收,割秆后不宜马上掰穗,可以集中放成“铺子”,3-5天进行后熟,有利于增加粒重和降水,提高产量和品质,但收割也不宜太晚,防止初冬大雪来临,造成“雪捂”。
(三)安全存储是保障
很多农户采收后并不急于销售潮粮,往往习惯于把玉米堆放贮存。现在国家也提倡科学贮藏管理,谨防霉变、鼠害,新式的储粮仓还是很受欢迎的。
1、及时清理残余物。堆垛上楼子前,清除玉米果穗上残留苞叶、花丝等残余物,有利于通风散热,防止霉变。
2、及早分级。将成熟度差、有霉变籽粒的果穗及时挑出,不与好的玉米混合贮藏。
3、合理搭建粮仓。在通风透光良好的地方搭建,距地面有50厘米高,楼子宽1.5米为宜,有利于通风、散热、降水。
二、水稻
(一)明确收割时间
水稻收割时间也要依成熟度而定,一般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如果收割过早,成熟度不好,加工时碎米多;如果收割过晚,腰裂米多,适口又性差。一般在水稻出穗后45-50天时收割为好,能兼顾产量和米质。
水稻成熟标准:谷粒全部变硬,植株外观上看有5%左右青粒或90%稻壳变*,2/3枝梗干枯。我省历年水稻多在9月25至10月1日枯霜来临前收割。
(二)做到安全存储
1、机收直接脱粒的水稻,收割后注意籽粒晾晒,防止霉变。
2、人工收割的水稻要捆小捆、码码,利于降水,干燥后再垛垛、脱粒,切忌长时间堆垛和在公路上打场暴晒,以免造成粮食污染和品质下降。
三、大豆
大豆适期收获很重要,收割过早,籽粒未充分成熟会影响品质,收获过晚,易引起炸荚掉粒和增加虫口率。我省大豆多在轻霜后枯霜前收获,收获前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1、成熟标准:当植株和豆荚全部变*,摇动植株有轻微的响声,底荚豆粒已经归圆。
2、为避免产生“花脸豆”,下雨时、早晨有露水时不宜收割。
科学合理的把作物采收回家,这一年的辛勤劳作也有了成果,喜悦的心情自不必说,收益上的保障也会让乡亲们心里更有底!
(来源:开犁、北方新农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