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大豆压榨行业中,代表国有企业的有中粮、中储粮、中纺、九三,代表外资企业的有益海、邦基、嘉吉、达孚,代表民营企业的有渤海、汇福、植之元、中海等。目前中粮已收购来宝,若中储粮控股嘉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三足鼎立”的局面或将有所改变。
油厂扩建由沿海转向内陆
年我国大豆压榨设计产能是41.37万吨/日,这其中包括了新增的大豆产能,将于年或以后才能投产的大豆压榨产能。年正常投入生产的产能为33.16万吨/日。年或以后才能投产的产能总量在3.1万吨/日,新增产能主要在辽宁盘锦港汇福及中储粮的投产预期上。
据了解,汇福从国庆节后已开始兴建,中储粮一期设计产能吨,实际会有变化,中储粮称设计产能是1万吨/日。华北地区在*骅港嘉吉与新希望合资建了一个工厂吨/日,一直在预售年豆粕基差合同,为的就是元旦过后能正常投产,但未看到有大豆到船。因此,年元旦过后,*骅嘉吉能否投入生产还需进一步了解。
江苏地区产能变化非常乱,经历~年产能扩张过后,今年最大的亮点当是汇福在泰州益海旁边新建的产能吨的工厂,计划春节过后投入使用。而靖江红蜻蜓设计产能是吨/日,但实际上投产日期还没有确定。从到船来看,镇江中海年一直有船到货,武汉中海吨已经在使用,原来了解还会再建一条吨生产线,扬州的渤海据说取消了,原来计划将建吨/日的生产线。
中海一直比较乱,据了解,广西北海地区在渤海旁边还计划建一个吨的工厂,但迟迟没有破土动工。中储粮在四川建厂,中纺扩产,北部湾在自贡建吨产能的工厂,说明市场沿海工厂已分布完毕,而主要精力正在转向内陆地区。
按41.37万吨/日的产能统计,按全年天的开机情况,全年大豆压榨量可达到1.亿吨,若按年的统计产能33.27万吨/日核算,按全年天的开机情况统计,大豆压榨量1.亿吨,按年的有效产能33.16万吨/日,按全年天的开机情况,全年大豆压榨量可能为万吨。不过这些都是理论值。
传统压榨产能大户比重下降
年12月统计的各集团大豆产能情况,包括新增的产能计划在年或以后投产的项目。益海集团吨/日,中粮集团吨/日,九三集团3吨/日,近3年均保持稳定。邦基吨/日,年中开始租用营口龙江福的工厂进行代加工;嘉吉集团原来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南通、东莞以及阳江地区,现在北上在*骅港建了个吨产能的大豆加工厂,产能达到吨/日;达孚通过收购天津金光,产能提升至1吨/日;中纺17吨/日,主要是在四川广元地区的产能扩大。
中储粮虽然经历了快速圈地的过程,但从分布状况来看,辽宁一直想投建项目却始终没有定下来,现在可以肯定在盘锦港兴建设计产能1万吨的工厂,但一期产能设计为吨,实际最终建多大的产能,市场传言也有不同的版本,具体什么时候投产也没有准确的消息,有说年才能真正投产,产能将达到2吨/日。渤海产能保持在吨/日,汇福增加至吨/日,这里包括了在盘锦和泰州兴建的工厂,植之元大豆产能0吨/日。
年按集团统计,大豆产能情况为:益海集团13%,中粮集团10%,九三集团8%,渤海与中储粮集团并列为6%,邦基与嘉吉并列5%,中纺与汇福并列4%,达孚3%,植之元2%,其他占34%。
相比年的情况,益海集团14%,中粮11%,九三8%,渤海6%,邦基5%,嘉吉、中纺、中储粮、中纺、汇福均为4%,植之元3%,达孚2%,其他35%。
益海集团降1%,中粮降1%,九三不变,渤海不变,中储粮由4%提至6%,主要是考虑了中储粮在盘锦港新建的项目;邦基不变,嘉吉由4%提至5%,主要是在*骅新建的项目,中纺汇福不变,达孚由2%提至3%,主要是收购天津金光,植之元由3%降至2%,其他的产能由35%降至34%。
可见,传统的大豆产能大户益海集团与中粮集团占全国的比重有些下降,而中储粮还在上升,达孚、嘉吉因有收购或投产新项目而产能占全国比重有所上升,其他基本保持稳定。
关于年新增的产能于年或以后才能投产的大豆,产能的增加主要在个别工厂产能公布的进一步完善上面。年初就能投产的工厂主要是*骅嘉吉吨产能和泰州汇福吨产能。而其他的新增产能,能否于年投产还不一定。因此,从产能分布上看,是个别工厂产能分布的进一步完善,而传统的大豆产能分布区域仍集中在江浙及山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