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从大北农集团了解到,根据阿根廷的审批流程,相关产品的公示期为60天,另外,如果公示期通过,还需要登记注册,待其农业部长签字后,才会发放种植证书。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大北农集团的该大豆品种最快要到11月中上旬才算“正式获批”。另外,虽然获批后就具有了商业化种植的资格,但由于阿根廷的大豆主要面向中国市场,所以阿廷根是否会大面积种植该品种,还有待于该产品获得中国的进口许可。
中国转基因大豆产品有很强竞争力
“大北农的这个转基因大豆产品的针对性强,属于差异性竞争策略的研发成果,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南美被广泛种植的跨国公司的抗除草剂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是当前大豆国际贸易中占的绝对优势的产品,阿根廷种植的转基因大豆主要出口我国,长期单品种种植,农田杂草具有出现抗草甘膦突变的可能,大北农的抗草甘膦抗草胺膦双抗转基因大豆就有避免突变出现适应性数量的效果。”姜韬说。由于拥有自己知识产权,此次批准商业化种植意味着中国的生物技术公司正式参与国际竞争。而此次大北农公司在阿根廷申请转基因抗草甘膦和草胺膦双价抗除草剂品种的商业化种植,走了一条与跨国公司不同的道路。“大北农公司与阿根廷Bioceres公司合作,由拉美企业提供当地种子资源,大北农提供抗除草剂转基因种子技术,研发成功后将结合当地农场及渠道资源在拉美进行种植推广。目前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大豆转化事件‘DBN-6’正在被合资公司转育到当地品种,其完全具有与其他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并分享一定的种子市场。”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胡瑞法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大北农转基因大豆无安全性问题
胡瑞法透露,据他所知,大北农公司的转基因大豆早在三年前便开始申请阿根廷的商业化应用。这次获批是意料中的事。因为按照该国的法律,只要其安全性不存在问题,必须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相关的法律批准程序。此次大北农公司品种获批表明,其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其在安全性上是没有问题的。实际上,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转基因动物、植物产品都是来自我国科学家的成果,分别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转基因快速生长鲤鱼和转基因抗病*烟草,后者在上世纪的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河南实现规模化种植,并一度出口销售到美国。“另外,除了华中农大的转基因杂交水稻品种(恢复系)‘华恢1号’已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环保署(EPA)的安全评估,批准允许消费者食用外,大北农公司的转基因玉米也已通过了美国环保署的安全评估,目前正在等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评估结果。”胡瑞法说。
申请阿根廷商业化种植属无奈之举
“大北农公司申请阿根廷的商业化种植实属无奈之举。”胡瑞法感叹。业内人士表示,大北农公司与阿根廷企业合作,将自己的技术推向国际市场,与其战略布局颇有关系。一是其投入生物技术研发的巨额经费由于迟迟无法在国内批准商业化,将其技术转移到国外,无疑是早日实现盈利的举措之一;二是大北农公司能够将其技术推向国际市场,也是其生物技术开发能力积累的结果,体现了其国际化的实力。“在拥有成熟技术而国内又未能批准商业化生产的条件下,寻找国际市场使其开发的新技术尽快投入市场从而实现盈利,是企业的当然选择。”胡瑞法说。中国是国际上转基因大豆的第一大进口国,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条件下,自己的农民无法从种植这些新技术中获益,反而让阿根廷农民采用该技术生产大豆再卖给中国,这一现状十分尴尬。这种曲线产业化途径,姜韬同样认为是出于无奈。“也过于辛苦,而且大豆是特例,我们消费的大豆主要种植地是在境外而不是我国。所以这个方式不应当是我国自主转基因产品的产业化主要途径。”他说。业内人士透露,大北农负责申请和协调的是首席科学家张世平博士,常常在美国—欧盟—南美等地奔波,占用了大量的宝贵时间。“我国自己实现转基因产业化对于转基因造福社会、对于企业发展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更加高效直接。因此我们期望落实十三五规划中的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积极的产业化*策的早日到来。”姜韬说。
来源:澎湃新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