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大豆消费结构
大豆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中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
大豆下游消费主要有压榨、食用、损耗及其他、种用四大用途。年压榨、食用、损耗及其他、种用量分别为、、、67万吨,压榨消费占比达84.07%,大豆是我国食用油第一大来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大豆行业发展现状
1、大豆生产情况
-年全国大豆产量年年攀升,到年国内大豆产量达到万吨,同比增加11.8%。我国大豆需求量每年高达上亿吨,但是产量只有一千多万吨,缺口依然巨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大豆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大豆进出口
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了万吨,累计下降7.9%,这是大豆进口数量首次下降。而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万吨,累计增长0.5%。到年上半年中国大豆进口数量并没有受到疫情影响,进口数量为万吨,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万吨,增幅为17.9%。而出口量仅为5.07万吨,出口量仅为进口量的0.1%,产量远不足以满足国内的需求,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全球大豆竞争格局
大豆主要出口国为巴西、美国和阿根廷,其中年巴西出口占全球的50.7%,美国和阿根廷出口分别占全球的32.7%和5.4%。各国出口占产量比值分别为:巴西61.1%、美国51.3%、阿根廷15.2%。主要大豆进口地区为中国、欧盟,年进口量分别达到万吨、万吨,占比分别为58.4%、10.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大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大豆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也不到10%,自给率非常低,需求量和进口量都居世界首位。虽然我国产量低需求量高,但是却无法通过扩大产量来满足需求。这是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面积小,现存耕地面积大约在20亿亩左右,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半,差不多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如果要满足大豆的供给,大豆的种植面积会接近国内的耕地面积的一半。并且大豆单位面积产值低,比谷物还低1/4。因此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大豆主要依靠进口的长期趋势仍然无法改变。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