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入世二十年中国畜产品贸易动态与思考
TUhjnbcbe - 2022/12/26 20:57:00
治白癜风的偏方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921/4699279.html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为了充分了解入世以来中国畜产品贸易情况,服务于畜产品国际交流合作;协助中国农牧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和国际贸易;推进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以实现中国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从中国对外贸易、农产品贸易和畜牧业发展的角度,以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和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梳理中国畜产品贸易动态,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中国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可能选择的路径。

入世后的中国经济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进程加快,经济总量增长了近十倍,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4%提高到17%,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达到30%。入世20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据世贸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年世界货物贸易出口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为: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中国、加拿大、意大利、荷兰和中国香港;货物贸易进口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为: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中国、意大利、加拿大、荷兰和中国香港。在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方面,美国均占第一位,中国均排名第六位。在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方面,美国均居首位,中国在出口方面排名第十二位,进口则排名第十位。综合统计年度世界各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和,中国首次成为仅次于欧盟、美国和日本,超过了加拿大的世界第四大贸易体。

从此,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成绩显著。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年贸易总额超过20万亿元,增速达到34.7%。而之后,尽管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但进出口总额仍大致呈涨势。年中国贸易额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并凭借这一数字使中国稳坐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年1月14日,海关总署公布年全年我国外贸规模历史性首次超过6万亿美元(相当于超过38万亿元人民币)。

入世二十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概况

入世后中国认真履行开放承诺,在开放中历练和发展,农业对外贸易总额已接近中国农业总值的20%,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在规模上已经稳居全球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

在出口方面,中国是水产品、蔬菜的全球第一大出口国;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产品的主要出口国。至年间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迅速,此后增速放缓。近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关系变化等多重因素对农产品贸易的干扰,中国农产品出口较年有所减少。进口方面,中国作为大豆、棉花、食糖、畜产品的全球最大买家,农产品进口额从年的亿美元一路攀高增长到年的亿美元。中国在全球农产品进口中所占的比重已由入世之初的3%增加到11%以上。进出口差距的持续扩大,使得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加剧。

入世二十年中国畜产品贸易动态

中国畜产品进出口规模在20年间趋势走向变化明显,进口增长迅猛,出口显著下降。这一变化具体表现在,与我们日常消费和食品安全紧密关联的资源密集型的产品进口绝对数量大,乳制品进口占全球贸易量比重由入世时1.1%增加到8.3%,过去具有传统优势的猪肉从1.8%增至17%,牛肉由0.1%增大为18.9%,羊肉由3%增加到34%,数量扩张相当之大。

入世20年,中国畜产品进口大幅度增长,贸易总额一路猛增,年畜产品进口额高达亿美元。但是,出口额呈现出的是缓慢增长且偶有下降的趋势,中国畜产品出口额经历了从年到年的缓慢增长后,年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国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加工贸易出口生产持续低迷等因素导致的出口量略有下滑,出口额稍有减少。之后三年出口额增长速度放缓,也都高于年同期。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贸易发展环境恶化影响,中国畜产品出口额比年的65.01亿美元减少近11亿美元。

纵观20年来中国主要畜产品的进出口数量变化情况,与畜产品进出口规模的趋势高度吻合。例如,虽然猪肉曾经是我们传统的优势畜产品,但猪肉、牛肉、羊肉的出口量在20年间是不断减少的,而进口量却在逐年递增。家禽和乳品的出口量整体趋势较平稳,虽然存在个别年份量上的波动,但是家禽出口总体是下降趋势,年的出口量较年减少.8千吨;乳品的出口分别在年和年出现两次波峰,20年间出口量首尾相差吨。反观家禽和乳品的进口,基本都大于出口。20年时间家禽的进口量从年的.7千吨增加了2倍之多,乳品的进口量增加了近17倍。尤其是近两年,由于对肉类需求的增加,刺激了畜产品的直接进口。年中国全年肉类的累计进口将近万吨。另外,还有大量的水产品和奶类的进口,这些都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动物蛋白的需求。

从贸易动态看产业发展形势

入世后风风雨雨的20年,中国畜牧业在应对中保持稳定、在竞争中得到提升,已从家庭副业逐步成长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年,全国畜牧业产值突破4万亿元,同比增幅21.78%;产业规模大,在农林牧渔业产值中占比超过1/4,成为与种植业并列的农业两大支柱产业之一;肉类和禽蛋产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奶类产量世界第四;畜牧业从业者众多,养殖场(户)有0多万户。畜牧业已经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农村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就主要畜种而言,年中国生猪存栏万头,同比增长20.7%;整个产业经过布局调整,艰难推进,生产恢复好于预期。鸡鸭鹅肉产量均有增长,逐渐复苏;禽肉量增价减,整体行情震荡起伏产能严重过剩。牛肉产量总体平稳,消费需求强劲,市场价格屡创新高,全年均价同比增长14.7%;因肉牛产能自给不足,进口牛肉同比增幅分别为30%,肉牛从增量发展走向增值发展。羊肉产量近20年增加20.1%,高利润行情使落后的产能延迟淘汰,产能偏低,需求长期增长,价格短期看涨,肉羊产业的提质增效成为发展主题。受需求增长和成本上升双重驱动,年奶业需求增长放缓、价格回调压力大;鲜奶价格先降后升,全年均价同比增长3.8%,国内外价差扩大;奶牛养殖盈利状况改善,但饲料价格攀升驱动生产成本快速增长,收益增幅受限。兔、驴、肉鸽、鹌鹑等特色畜牧业发展前景日益向好,毛皮动物和鹿业纳入畜牧业生产体系。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字,年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畜牧业稳定快速发展,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猪肉实现恢复性增长,产量万吨,增长28.8%;牛肉产量万吨,增长3.7%;羊肉产量万吨,增长4.4%;禽肉产量万吨,增长0.8%。牛奶产量万吨,增长7.1%;禽蛋产量万吨,下降1.7%。除了禽蛋产量略有下降,禽肉基本持平趋于饱和;奶类牛羊肉全线上涨,而且牛羊肉产量差距逐步缩小;畜产品消费结构改变日渐明显。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中高速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将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畜牧业发展毋庸置疑也同时步入新常态。

一方面,畜产品以消费主导生产的特征越发明显。畜产品消费的结构正在发生改变。畜产品消费由总量的快速扩张转为质量提升,肉类、乳制品、虾、葡萄酒等高档消费品和深加工产品的进口逐渐增多、品种不断丰富,这种畜产品和市场细分,以及消费的多样性转变使畜产品贸易的功能也逐渐转向保证国内粮食安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促进农民的增收。人们对畜产品质量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不仅

1
查看完整版本: 入世二十年中国畜产品贸易动态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