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由于密西西比河水位下降导致美豆出口迟滞,叠加国内疫情肆虐,大豆到港数量偏低,豆粕库存也处于偏低水平,提振豆粕价格回升,具体分析如下:
国际方面
美国大豆出口量稳定
由于美豆单产调低,支撑着期价再度走强。密西西比河的低水位阻碍大豆运输,不仅导致交通运输步履维艰,运费也不稳定,比原来上涨了不少。
不过美国农业部的谷物运输周报显示,截至11月8日的一周里,谷物运输费比一周前下降了49%,为每吨40.74美元,这是自9月20日当周以来的最低价格,与10月份达到的历史最高水平.85美元/吨相比下降了62%。美国农业部说,最近中西部地区的降雨使得部分河段的水位上升,足以稳定部分运输系统。即便如此,截至11月8日当周的价格仍然比上年同期高出%。
美豆出口迟滞问题在今年冬季预计难以根本性解决,但利多也在盘面上有所兑现。美豆周度出口量表现稳定,预计并不会妨碍市场后期需求消费。截至年11月3日的一周,美国/23年度大豆净销售量为79.48万吨,低于一周前的83.02万吨。作为对比,市场预期为60万吨到万吨,符合市场预期。
巴西大豆播种率超50%
巴西大豆种植进展顺利,目前大豆播种率已过半,大部分生长情况良好,大豆产量有望达到创纪录的水平。预计到11月中下旬,巴西大豆种植进度将逐步进入尾声,而从近期天气预报情况来看,巴西地区暂无明显的种植天气担忧,但还需警惕拉尼娜现象导致干旱的风险。
据了解,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化肥进口国,进口量占到巴西化肥消费总量的85%左右。由于今年俄乌冲突以及西方制裁导致供应受限,推高了化肥价格,促使农户减少化肥用量,导致年巴西化肥万吨的消费量将低于年创纪录的万吨。但有分析师预测年巴西农民的化肥供应预计将从年的万吨增至万吨,因为化肥价格下跌有助于农户投资化肥。
阿根廷恢复大豆出口可能性大
据有关消息,由于9月份的阿根廷大豆销售加快及小麦和玉米作物遭遇干旱影响后,出口明显放缓,造成阿根廷央行外汇储备面临枯竭压力,可能考虑恢复促进大豆出口的措施。
目前,阿根廷大豆播种面积达到计划播种面积万公顷的8%,但由于降雨匮乏,造成核心农业带的大豆播种进度只有5%,远低于去年同期的50%。以当前的形势来看,美国农业部预测/23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为万吨,比上月预期调低了万吨。
国内方面
随着全国秋粮收获近尾声,今年黑龙江大豆总产量创历史新高,但由于各地区的蛋白含量差异较大,产地企业和贸易商收购积极性不高,农户惜售挺价心理较强,供需博弈仍在持续,市场传言省储将入市收购。
据了解,中储粮油脂公司11月10日进行的吨国产大豆购销双向竞价交易成交率为11%,11月11日进行吨国产大豆竞价销售。在*策支持下,国内大豆产量呈上升趋势,但大豆产业进口高依存度的问题依然存在,国产大豆竞价销售成交量较低。
国产三等大豆现货均价(单位:元/吨)
近一周,大部分地区国产三等大豆价格出现滑坡,11月11日与月初对比,大连报价元/吨,价格平稳;佳木斯报价元/吨,上涨了10元/吨;北安报价元/吨,下跌了50元/吨;嫩江报价元/吨,下滑50元/吨;黑河报价元/吨,下滑了40元/吨;长春报价元/吨,下滑20元/吨;哈尔滨报价元/吨,下跌了40元/吨。
近一周豆粕库存变化(单位:万吨)
截止11月11日,大豆港口库存有.70万吨,较上一日减少3.23万吨;最近一周,大豆港口库存累计增加1.42万吨,增加幅度为0.24%;最近一个月,大豆港口库存累计减少37.45万吨,减少幅度为5.94%。
数据反映大豆库存虽然环比开始出现改善,但尚未传递至豆粕库存,由于进口大豆压榨利润不佳,油厂采购大豆积极性不高,国内大豆进口缓慢,油厂压榨量降低,豆粕库存量仍低于去年同期,供应上仍处于紧张的格局。随着11月中下旬美豆逐步集中到港,豆粕供应偏紧现状将逐步好转。
一周来,豆粕均价虽然步履蹒跚,但还是一路上涨,截止11月11日,豆粕均价报元/吨,较7日的元/吨,涨了元/吨。
作为美国大豆头号买家的中国,由于疫情肆虐,市场担心大豆出口需求受限,叠加美国运河受阻等问题,国内进口大豆成本高涨,且到港数量偏低,大豆供应不足制约油厂开机率提升,豆粕库存低位运行。
目前正值养殖需求旺季且养殖利润良好,饲料养殖企业备货积极,加之高企的进口成本,为豆粕价格上涨提供强大支撑,预计短期大概率维持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