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时各大粮价行情都迎来了反弹上涨,很多农民也赚上了可观的收入,大家对种地的热情也在加大,尽管地租成本提升依旧积极种粮。不过从3月份开始,玉米行情迎来了持续下滑中,其他粮价也受玉米的影响而持续低迷,如今已震荡波动一个半月,行情仍然没有好转的趋势,难道粮价要“一蹶不振”?
一、稻谷
目前的稻谷行情依旧处在低迷状态,主要是我国的稻谷产量高,库存量更是多达一亿吨以上,而今年的进口稻谷量又明显增多,因此这让稻谷市场的压力加大。
4月30日,官方投放了60万吨中晚籼稻,其成交量为吨,最高价为元/吨,最低价为元/吨,平均价为.87元/吨,成交率也提升至10.01%。同时,官方也投放了59.7万吨籼稻,成交量为14.2万吨,成交率提升至23.89%,成交均价为.56元/吨。同时,投放的早籼稻为60万吨,其成交率为0.08%。
从此次的拍卖来看,明显比上一周要好很多,其粳稻更是间隔6个月后再次投放,成交率很是可观,有利于缓解苏皖两地的籼稻供应情况,当然这也会带动当地现货价格走跌。
不过稻价并没有因临储拍卖利好,价格就跟着反弹,目前市场的走势依旧处在震荡波动中,米企的大米走货量不高,开机率有所下滑,对民间稻谷的收购力度降低,以至于近期农民手里的稻谷有霉变现象。
从杭州市场的大米销售情况来看,东北圆粒米为5.54元/kg,安徽普米为4.42元/kg,江苏优质米为4.64元/kg。而江西晚籼米卖出了4.84元/kg,安徽晚籼米为4.96元/kg。不过价格尽管还算可观,但销量依旧不是太好,预计节后价格有下跌可能,毕竟南方气温回升,大米保存难度加大,市场看跌心态重。
在1-3月份,我国进口了万吨,同比涨了.3%,其进口量比去年要猛上一些。进口的大米,一部分是优质大米,一部分是用于饲用的碎米,以满足国内的不同需要。
不过因我国大米价格居高不下,再加上运费贵,因此今年我国稻米出口量并不多,1-3月份才出口65万吨,净进口为80万吨,比20年全年净进口高出16万吨。
预计接下来稻谷需求仍然低迷,优质稻谷卖价高,普通稻米依旧卖不出价,大家要有所准备,及时将手里的稻谷卖出去。
二、小麦
从小麦行情分析,今天山东地区的主流价为1.-1.3元/斤,部分麦企调低收购价,发达集团西区跌了2厘,报价为1.26元/斤,华统面业跌了2厘,报价为1.元/斤;发达面粉潍坊跌了20厘,报价为1.26元/斤,山东利生跌了5厘,报价为1.元/斤。
而在华北地区,主流价为1.25-1.28元,基本和临储到厂价相当,河北金沙河涨了5厘,报价为1.元/斤;不过因市场走量不多,企业利润下跌,接下来麦企还会持续降价。不过尽管交易量不足,可拍卖底价提升60元,因此市场上价格博弈激烈,行情总体稳定。
尽管市场的开机率不是太高,但随着小麦在饲料上的使用比例定为15%,这也带动了今后的小麦销量,因此麦价落价空间不大。同时,如今小麦处于青*不接中,市场的余粮几乎见底,因此也支撑了麦价。
接下来影响小麦行情的主因还是新小麦的产收情况,目前各地的小麦长势还算可以,但江淮一带的赤霉病增多,因此产质量如何还不好说,需进一步观察。
三、大豆
目前东北的大豆行情稳中偏弱,因企业的收购力度减轻,大豆价格提不上去,那些贸易商囤积了一年却并没有赚上多少钱。
对企业而言,因国际豆价便宜,因此大家的进口需求大,反而替代了国豆,以至于大豆价格连跌了5天。不过国际上的大豆行情迎来了新高,这也刺激了国内大豆,近期黑龙江大豆止跌企稳,价格底气比较足,南方市场的看稳情绪也比较高,不过部分地区豆价混乱。
至于五一后的大豆走势如何,笔者认为不会变化太大,毕竟目前豆制品需求低迷,利好因素不多,市场处于有价无市的行情。
未来大豆的上涨点还要看美豆如何运行,目前美国天气干旱,大豆出苗率有所下滑,看后期天气如何即可判断下半年走势。
粮价的稳中有低,其实可以起到稳定物价的效果,且如今稻麦、大豆行情相比往年依旧居高不下。而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国际粮价连涨10个月的基础上,接下来我国粮价也不会低,大概率还要继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