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
年三季度,豆一完美演绎了从“高处不胜寒”到“虎落平阳”的真实情况,中储粮密集拍卖导致市场的供给宽松,叠而下游蛋白厂和食品厂从竞拍热情高涨到热度下滑,价格一落千丈。四季度新粮开秤价格市场此前普遍预计为2元/斤,但近期中储粮*策打压粮价动作较为明显,底价收新粮意味明显,但主产区由于台风导致的新粮上市延迟,下游企业担心“无米下锅”纷纷开始购买陈粮的动作给现货带去了支撑。预计四季度大豆价格为高开低走,收割成本增加或导致农民心理价格抬升,预计价格或在1.85~2.2元/斤区间徘徊。
第一章年三季度大豆期价缓跌
三季度豆一期价的震荡回落,整体反应出来的是国储拍卖热情逐渐消退的过程。七月初豆一指数在附近高位震荡,其实反应的是国储拍卖热度逐渐上升,但随着后面五拍六拍成交均价的缓慢下滑,现货市场也跟随下调价格,到了7月末期价跌至的最低点,一个月指数价格下滑了7.77%。
随后到了8月上旬,黑龙江省储拍卖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供给,由于成交一般,市场新增供给减少,反倒促成了期价的止跌回升。随后整个8月期价从跌至9月初的,这点的下滑,其实反映的是中储粮的第11拍和12拍将低价分别下调了元/吨至元/吨和元/吨,拍卖底价持续下调,叠加流拍、底价附近成交等利空因素的影响下,市场恐慌情绪持续蔓延,前期高价参拍的贸易商出货积极性增强,市场抛售行为打压豆价大幅下行。
而九月上旬期价的止跌回暖,主要得益于三次台风尤其是9号台风“美莎克”造成的产区大豆倒伏影响收割的影响,指数收复了逾点的跌势,回到了附近,到了下旬开称价格虽然高于市场预期,但期价却接连回落至附近,再度回吐了余点的涨势。
第二章新粮开秤价格高于市场预期
本年度6月12日至9月25日的22次拍卖,中储粮共计划拍卖.86万吨,实际成交.13万吨,平均成交率为66.25%,成交均价为.55元/吨。回顾下五月至六月初正是蛋白厂在东北买粮补库的时候,而6月7日拍卖公告一出台,市场的兴奋不光是缺粮的原因,还由于中储粮一开始投放的量不及市场预期,且后续的供给量不确定,因此出现了前四拍市场“拍到即赚到”的火爆场面。
但从第五拍往后,先是成交的最高价开始回落,从四拍的元/吨落至五拍的元/吨,再往后随着蛋白厂补库动作完成,成交的火爆在悄然降温,成交最高价和均价也在不断下滑。直到第10拍出现了流拍,中储粮无奈在11拍和第12拍时将拍卖底价分别下调了元/吨至元/吨和元/吨,加上8月中旬后南方销区库存基本见底,因此14拍和15拍的成交才开始转好,但到了第16拍,市场参拍热再度下滑,呈现底价成交。到了第18拍,由于台风袭来造成产区大豆倒伏,市场担忧新豆上市时间可能推后,因此成交再度转好,但到了最后的第20拍的时候,台风对产量影响被证伪,成交再度下滑至30%以下。
然而到了第21拍,剧情再度反转,成交可谓赚足了眼球。首先从时间上来看,自第12拍以来基本每次都是接近十万吨的大单,但21拍一共持续了45分钟,可算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因此前的流拍较多,而21拍竞价非常激烈。第二是从成交的整体氛围来看,21拍成交量价大增主要有三个原因:
1、三次台风尽管对大豆产量影响不大,但倒伏情况较为严重,预计会影响新粮上市时间。
2、中储粮对新季大豆开秤价态度暧昧,此前要说调高开称,近期一连串的动作却看出要打压价格底价收粮的意味,让人顿生“中储粮的心思你别猜,别猜别猜”的感觉。因此*策态度不明朗,让下游企业也有“无米下锅”的担忧。
3、今年南方销区因水灾,新豆减产价格高企,目前中储粮的陈豆依然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且食品厂库存见底,也有备货需求。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21和22拍的成交火爆也就不难理解了,且买家涵盖了国内大大小小的包括蛋白企业,贸易企业占据了大半壁的江山,且全是黑龙江的企业。
对于省储大豆的9次拍卖来看,计划计划拍卖.53吨,实际成交了.36吨,余下吨,余下后三次由于中储粮下调底价的原因再未出拍卖公告。而今年央储大豆的两次拍卖均流拍。总结来看,中储粮+黑龙江省储+央储拍卖一共是33次拍卖,共成交了.29万吨。
台风影响秋粮产量相对有限
农作物怕强雨更怕强风,今年第8号台风“巴威”、第9号台风“美莎克”、第10号台风“海神”相继影响东北地区。三次台风对大豆、玉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减产成了定局。整体看,对于大豆影响较小,对于玉米影响较大。
三次台风中台风中属第二次台风,即9号的“美莎克”对于农作物的影响最大,当时台风过后,大豆倒伏主要在绥化和齐齐哈尔部分地区较为明显,倒伏概率在80%左右。但是,随着后期天气的好转以及自身的修正,大豆的情况出现好转,预计当地减产30%左右。黑龙江其他地区倒伏并不明显,对于产量的影响有限。整体看,台风对于大豆的影响有限,预计整体减产幅度在5%左右。
今年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增加20%左右,虽然受台风影响,部分地区会出现减产现象,但是由于种植面积增加的较多,总产量和去年相比会出现大幅增加。叠加南方产区的情况,综合看来,预计今年全国大豆的总产量会创近几年的新高,国产大豆迎来大丰收。
补贴落地注定新粮开称价格难低
9月18日从克东县当地了解到,今年大豆、玉米、水稻的生产者补贴正式公布。
年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每亩38元;
年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每亩元;
年稻谷生产者补贴标准:每亩元。
如果按照黑龙江省统一标准的话,那么今年黑龙江省的生产者补贴就是上述数字。这个补贴和去年相比,大豆降低每亩17元,玉米增加每亩8元。
9月末黑龙江多地公布了自己的开秤价,各地的大豆贸易企业纷纷报出了开秤价,蛋白普遍要求在38.5~40以上,且水分必须达到低于14个水的标准。
今年毛粮开秤价2.05元/斤附近,净粮和筛粮的价格为2.15~2.25元/斤,略高于市场预期的2元/斤,也高于去年的1.7元/斤。这些地区本就是大豆的主产区,粮质本就好于其他地区。但目前加上目前各地大豆水分基本都不达标,因此这个价格目前来看基本没有收购量,由于九三中储粮等尚未公布开秤价,且十一期间各地晚熟品种或大量收割上市,预计价格或有回落空间。
预计11月的卖粮高峰期收购价格会跌至低谷的1.8元/斤附近,此后或缓慢回升。